被救工友胡学永病床上讲述与汪述恩的患难真情
“我出院后要去为他扫墓!”
昨晚,记者在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病房采访胡学永。
昨日(1日),躺在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创伤外科病床上的胡学永,接过本报记者递过来的水果、牛奶和鲜花等慰问品,眼泪夺眶而出。
胡学永是去年12月30日从沙河医院转院到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继续接受救治的。据胡学永的主治医生黄醒中介绍,胡学永是右髋关节脱位和骨折,右胸第3根肋骨骨折下肺叶挤压损伤。目前,康复情况良好,撑拐杖可以下地行走,过段时间将可出院。
“我出院后,第一件事要去为他扫墓!”渐渐平静下来的胡学永,在病床上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与汪述恩之间的患难真情故事。
“小汪是为了救我才死的啊!”
49岁的胡学永回忆起事故发生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2011年12月28日中午12时许,他们俩一起下到深圳人才园工地里一个4米多深的桩基基坑,准备进行电焊作业,当时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我当时正准备进基坑里的一个小巷道焊接桩基,汪述恩在一旁协助我。”正当他们进行焊接时,旁边的泥土突然坍塌,胡学永当时就被泥土砸晕掩埋,失去了知觉。
直到汪述恩和工友将他从泥土中抢救出来,被抬上救护车后,胡学永才晕晕乎乎地醒过来,此时他全身疼痛,意识模糊,只模模糊糊地听一旁的工友告诉他被埋在土里有近半小时,是汪述恩最先把他的脸从泥土里挖了出来。
随后,胡学永被汪述恩和工友送进了深圳市沙河医院,当他被推出手术室,刚刚从麻醉中苏醒过来,就听说了汪述恩去世已被送往殡仪馆的消息,“我当时就哭了!小汪是为了救我才死的啊!”胡学永悲痛地对记者说。
据昨晚陪同记者一起前去看望胡学永的沙头街道办事处综治办主任张福添介绍,汪述恩自救后营救胡学永的时候,全身表面并未有明显受伤痕迹。最后在晕倒去世后,结合他生前表现的头晕、想呕吐等症状,大家才猜测其之前可能因塌方挤压而受了严重内伤。不过由于没有进行法医解剖鉴定,医院给出的死亡结论是:猝死。
相识三年,小汪是个好小伙!
同样来自黄陂的胡学永和汪述恩其实已相识有3年多。胡学永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华兴机械公司负责桩基工程的桩机工人,专门从事大型建筑的桩基工程。“我们过去一直在一起在深圳打工,去年一起完成了武汉大学深圳基地工程的桩基工程后,又一起来到深圳人才园工地的。大家都一直住在一个集装箱工人房里,关系非常好”。
49岁的胡学永5年前就到深圳打工,是工友们中间年纪最大的,汪述恩总是非常尊敬地喊他“胡师傅”。胡学永说:汪述恩是个非常随和的小伙子,为人热心快肠,做事十分认真,跟工友们的关系非常融洽。由于桩基工程并不是每天有事,在中间休息期间汪述恩还回武汉去打工,等这边的工地开工时再赶来。而每次他从武汉返回工地,都会带些黄陂的土特产给大家品尝,让大家一解乡愁。
据胡学永回忆,有一次为工友们做饭的大师傅生病了,汪述恩主动跑去帮忙做饭,饭后还帮着洗碗。“这些小事情我们这些男工人都不愿意伸手去干,但小汪却主动去帮忙,让大家都非常感动”。
胡学永告诉记者,工地上和汪述恩年龄相仿的工友比较多,他们年轻人业余时间喜欢在一起上网玩,我年龄大,平时看看电视。大家都远在异乡,亲如兄弟。
出院后我要去给述恩兄弟扫墓!
本报连续两天关于汪述恩舍己救人的系列报道,一直远在深圳医院的胡学永并不知情。当得知家乡的《长江日报》正在报道汪述恩的事迹后,他感激地委托本报记者转告汪述恩的家人:谢谢汪家培养了这样的好儿子!我出院后一定要去给小汪扫墓!
据了解,胡学永在深圳沙河医院做完手术后,后来又转到了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创伤外科继续治疗,对于汪述恩后事处理一直都不太知情。由于受伤严重,胡学永仍处在恢复期,慢慢能拄拐下床了。而家境同样贫寒的胡家,妻子又在去年11月大病住院手术,无法前来照顾他,他们全家今年春节都未团聚。胡学永住院期间一直由甲方深圳裕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支付医疗费用和请护工照顾。
“汪述恩为救我而牺牲,我心里非常难受。由于一直在住院,妻子和孩子又都在汉口,所以村里的乡亲都不知道我受伤的事情。”胡学永告诉记者:他非常愿意向家乡记者讲述汪述恩的事迹,同时向汪家人表示感谢!(记者 王刚 记者 彭仲)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