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对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人群进行过年回家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0%的受访者表示“为春节回家而烦恼”,烦恼集中在车票、人情消费压力、路途遥远等客观因素上。其中经济婚姻问题仍为主因。(1月15日《北京晨报》)
老实说,都是在外面混,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事业有成,自己却还前途未知,收入微薄,的确不免心中纠结。尤其是到了春节,假如别人个个衣锦还乡,自己却灰头土脸,恐怕更要撩拨起那根最敏感的神经,万一老同学老朋友春节期间来一次聚会,自己这副破落相岂不是想找个地缝都没处钻。某种程度上,春节“恐归族”的心态其实不难理解。
不过,按理来说,春节回家本该是所有游子们最期盼的时刻,回家甚至早已不是一种身体上的回家,更是心灵与情感上的一种回归。毕竟,人终究是有情感的动物,春节回家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对于亲情的眷恋。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固然可以把追逐成功与财富当作一种目标,但是,假如连春节这个属于情感的日子都不能暂别世俗,回归心灵与亲情,恐怕是有些过头了。
当然,把“恐归”全部归咎于心态,也并不公平,甚至未必是事实。很多时候,与其说“恐归族”是自己心理出了问题,毋宁说是他们周围的环境令他们身不由己。假如来自亲情的更多是压力而不是理解,假如从亲人那里都得不到慰藉,甚至反而要再次遭遇世俗目光的评审,回家也的确失去了意义,“不归”倒也未尝不是防止受伤的明智之选。
此外,从今年“恐归族”所暴露出来的新趋势来看,“恐归”的理由除了传统的经济、事业、婚恋等压力的原因外,假期太短以及组建家庭后回农村过年不适应等因素所占的比重也在增加。的确,在春节飞机票对于相当数量回家过年的人群而言还是个奢侈品的背景下,春节七天假,路上就要耽误四天,如此“回家过年”,的确太过折腾,也成本太高。至于在城市过惯了的媳妇或是女婿,觉得农村老家没有暖气,而且洗澡、上厕所都非常不方便而不愿意离开城市的安乐窝,的确也不仅仅是个家务事,而是从另一个侧面暴露出了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步伐下,城乡差距却仍在不断拉大。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最传统也让国人倍感温馨的新春佳节,却有高达7成人“恐归”, 其实绝不仅仅是亲情的尴尬,而更多暴露出的社会心态乃至城乡发展的失衡。从这个意义上说,“恐归族”其实提供了一个值得整个社会深入反思的样本,本该是阖家团圆的佳节,究竟是什么让人“恐归”,更是一个必须回应与求解的社会命题。(武洁)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