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对于藩王的处理,是朱元璋给他留下的一个大难题。人就是这么奇怪,朱元璋口口声声要把棍子上的刺削掉再传给太子朱标,可是他这么喜欢这个孙子,却亲手打造了一根长满荆棘的棍子,自己一闭眼睛,什么都不管了,却把朱允炆给愁坏了。
那么朱允炆这满朝的文武难道就没有一个有头脑的吗?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案吗?这倒也不是,比如当初齐泰就曾经提出过“擒贼先擒王”的主张。可是秀才当朝,魄力不够,黄子澄一说,就改了主意。当时还有一个名叫卓敬的户部侍郎,户部侍郎相当于咱们今天的财政部副部长,他就向朱允炆提出建议,将燕王朱棣迁到南昌,这种方法叫做“徙封”。可惜的是,这个办法当时没有被采纳。后来的明朝皇帝在处理藩王问题上,就采取了这个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过那是后话了。
当时已经一下削废了周、齐、湘、代、岷五个藩王。可是在削废掉这五个藩王后,就不大好再进行下去了,因为削藩的最终目标还是燕王朱棣,削来削去,就是不削朱棣,那削藩也就没啥意义了。到了这个地步,不管你齐泰、黄子澄怎么想,都必须要对燕王朱棣下手了。可是这两位偏偏迟迟不肯动手。让周围人看得都有些着急了。
这一天,朱允炆收到了一个四川岳池教谕程济的奏疏。教谕就是地方上管教育的官员,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县教育局局长兼中心中学校长。这个程济,说他自己能算知天命测未来,所以他在奏疏中说:“北方兵起,期在明年。”意指明年北方将要发生军事政变。朱允炆看到奏疏后,说程济是“无端妄言”,让人把他逮到京师,要将他处死。程济于是大喊“冤枉”,说,你们先把我关起来,到了明年如果证明我说对了,就放了我;如果我说错了,再杀不迟。其实大家都知道他说的“北方兵起”是指什么事情。都到这步田地了,还不许明说燕王将要造反,真不知朱允炆与他周围这些大臣是怎么想的。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