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知道张昺、谢贵就要来王府抓人了,再不动手,也就只能坐以待毙了。于是火速命王府护卫指挥佥事张玉、千户朱能率护卫军士入卫王府。这时他们能够调动的王府护卫还有多少人呢?实在是少得可怜,只有八百人。按照明朝的制度,一个藩王应该有三个护卫,如果一个护卫按卫的编制设置的话,也应该有五千人,三个卫就应该有一万五千人,有时往往还不止这些。可是朝廷为了防止燕王造反,借守边、练兵等理由,已经把燕王府的军队调得差不多了,所以只剩下这么一点少得可怜的卫士。但是你别看只有这区区八百人,这可都是些精兵强将,是王府护卫中最精良的部分,而且都是燕王朱棣的死党,所以,虽然只有八百人,却是八百条以一当十的壮士。
这个不平静的夜晚,就在紧张的部署中度过了。第二天一早,朱棣就开始自置地方官署,那个送密旨的李友直,被任命为北平布政司参议。布政司参议是副省一级的高级官员,大概相当于今天省政府的秘书长。这对他来说可是一步登天了,从一个办事员,一夜之间当上了省级领导,这也应了那句话,叫做“乱世出英雄”。至于李友直是不是英雄,我们这里先不去说。朱棣自置官署,说明他已经不承认朝廷的命官,正式与朝廷决裂了。其实当时北平形势动乱,官府已经不能正常发挥管理作用了。次日,即七月七日,朱棣任命李友直为北平布政司参议,他下达的指令中这样写道:“昨日送张昺反词的吏,除他本司官。”这段指令说明了什么?说明当时情形是何等的紧急。朱棣只知道有一个北平布政司的办事员送来情报,但连这个人的名字都没有记住,就授他北平布政司参议的官职。李友直授官后,立即被命前往杨柳青等处收粮,并且负责调集宛平、大兴的民夫去挖齐化门城壕。齐化门就是今天北京的朝阳门。这都是后来的事了,我们这里先不去说它。
这时王府外面的张昺、谢贵还不知道燕王府里已经暗潮涌动,仍在外面部署军队,监视燕王府举动,而且准备按照朝廷旨令,进入燕王府逮捕王府的官员。
朱棣已经决心起兵造反,可是眼下只有这么少的人手,怎么办才好呢?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