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昭告变
你看,人家燕王府动起真格来了。而此时朝廷那边是怎样的状况呢?他们还在监视燕王的一举一动,而且意见总还是不大一致。
转眼间到了第二年,不再用朱元璋的洪武年号,而改用朱允炆的建文年号。这一年即建文元年,也就是公元1399年。三月,北平新调来了一位按察使,名叫陈瑛。按察使也是省级领导,相当于分管一省司法的省长,权势很大,在当时属于封疆大吏。陈瑛调来之前,曾任山东按察使,做事手段强硬凶狠,朝廷把他调到北平做按察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燕王的监视和控制。燕王朱棣当然也知道朝廷调陈瑛来的用意,可是对这样职高位重的地方官员,朱棣还是要想办法结交的,他便派人秘密去给陈瑛送金钱行贿。没想到的是,陈瑛居然欣然接受。这下子朱棣可就高兴了,拿人手软,这显然表明接受了他的收买呀,以后就可以帮着朱棣干事了。可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几天,这件事就被人知道了,而且立刻向朝廷实名举报。陈瑛马上被逮到京城,给予严肃处理,贬官到广西去了。
陈瑛事发后,朝廷更加小心,再派去北平的官员,都要经过审查,可靠的才能派去。于是后来又派了刑部尚书暴昭作为采访使,去北平调查燕王朱棣。其实这时候朱棣的那些事情已经尽人皆知,只要认真调查一下,立刻就能够掌握大概情况。暴昭到了北平一看,好家伙,燕王已经准备好要造反了。他都来不及回到京师汇报,急忙将所了解的情况写成一份报告,派人火速送到京师,交给朱允炆。
可是就在这个时,朱允炆却收到了一份朱棣的报告。朱棣在搞什么名堂呢?朱棣在报告中说,自己病情严重,请朝廷让他的三个儿子回来见他一面。其实朱棣是想赌一把,试试这份报告能否让朝廷放他的儿子一马。如果朝廷真的让他的儿子们回来,他就不再担忧儿子被扣为人质了,策反之事的障碍又少了一个。
两份报告几乎同时送到朱允炆手中,他究意会听信谁的报告呢?
朱允炆找来了齐泰和黄子澄两人,拿出朱棣请求让儿子们归藩的报告,说你们看该怎么办呀?齐泰就说了,既然报告说,燕王朱棣在北平准备造反,干脆现在就把他的三个儿子抓起来,明确作为人质,用他儿子的性命来牵制朱棣的举动,让他不敢轻举妄动。这个办法虽然有点不那么正大光明,但也不失为制约燕王朱棣的一种手段。可是黄子澄不同意,他说,现在燕王朱棣不是还没造反吗?抓起他的三个儿子来,不是等于授之以柄吗?他要是以此为借口起兵造反,可就麻烦了。我看不如就按他的请求做,把他的儿子们放回去,让他一时松懈警惕,我们再乘机袭击,一举可成。黄子澄的这番话可就实在是有点书生之见了。人家那边摩拳擦掌准备起兵,已经尽人皆知,只是顾虑儿子,不敢行动,你这里还说什么尚未起兵造反,这不是在掩耳盗铃吗?大家猜猜,朱允炆听了这两个人的话以后,会听信谁的主张呢?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