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胡耀邦怎样以“两个不管”解决“两个凡是”
http://wmf.fjsen.com 2011-12-31 15:4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组织《理论动态》撰写文章,使“两个不管”昭然天下

  随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发展,平反冤假错案也势不可挡,影响全党全国的大案要案的平反也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而且,问题的症结也越来越清楚。在这个时候提出“两个不管”,是客观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巨大的阻力和压力面前,“两个不管”虽遭到一些挫折,但胡耀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同“两个凡是”作斗争。党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央组织部部长后,他的工作重点转到了中组部,但他还具体指导《理论动态》。有关平反冤假错案的文章,大都由中组部的《组工通讯》撰写和发表,必要时,他也让《理论动态》上阵。此次,他除了让中组部的《组工通讯》全文发表他的讲话,还要求《理论动态》撰写文章。

  1978年10月11日,胡耀邦召集中央党校的有关同志到他家中开会。胡耀邦亲自布置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组撰写平反的文章。以往要写什么文章,胡耀邦一般只是讲一个大概,有时只讲写什么主题。这次却不同,他不但定了题目,还具体讲了思路。第二天,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组讨论贯彻胡耀邦的指示,准备撰写《平反冤案的历史借鉴》一文。

  约在11月10日前后,这篇文章拿出来了,印出清样后即送胡耀邦审阅。胡耀邦对文稿比较满意,嘱在11月20日《理论动态》发表(第98期)。胡耀邦还提议《人民日报》在同一天将此文作为特约评论员文章公开发表。

  这篇文章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提出平反冤假错案问题。依据胡耀邦的思路,文章从苏联肃反扩大化过程中的一些情况,以及后来的反斯大林过程中某些人的所作所为,联系到“文革”以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一些情况,来论述平反冤假错案的重要意义。这篇文章在最后明确地说:“我们必须坚持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不是以某些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对冤案、错案、假案进行平反昭雪。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案件,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搞的,也不管是什么人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全错的全改,部分错的部分改。事实是最顽强的东西。一切不实之词和错误处理,都经不起实践的检验,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最终都是站不住脚的。”这一段话基本上是照抄胡耀邦在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又加以强调,提出不管什么案件,不管是什么人定的,错了都要改正,这反映了当时平反冤假错案形势发展的特点。当时,中央工作会议正在召开,而且,正在热烈议论几个由毛泽东错定的大案件。胡耀邦将这一期《理论动态》发给与会者,得到普遍的赞扬,对会议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起了促进作用。

  11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这篇文章后,新华社全文向全国转发。21日,北京的报纸(包括《光明日报》)和地方的报纸广泛转载。《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李庄在他的回忆录《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中,有专论“特约评论员”的一篇。他在讲瞄准“两个凡是”的“重型炮弹”时,特举《平反冤案的历史借鉴》这一篇为例。他说:“此文反应强烈,对平反冤假错案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平反冤案的历史借鉴》一文的公开发表,使“两个不管”昭然天下,标志着“两个凡是”在平反问题上的禁锢已经解开。(《福建党史月刊》)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