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胡耀邦怎样以“两个不管”解决“两个凡是”
http://wmf.fjsen.com 2011-12-31 15:4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在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公开提出“两个不管”

  胡耀邦到中组部任职后,鉴于申诉信和上访人员日益增多,而有些人又不能正确对待,他即向中央建议,召开全国信访工作会议。1978年9月,中央同意召开全国信访工作会议,要求胡耀邦主持这次会议并讲话。会议主题是:如何落实政策,才算执行了毛主席的正确路线。

  对这次会议,明眼人一看都明白,这将是一次面对面的斗争,胡耀邦非常重视。历来不爱照本宣科读讲稿,而习惯于旁征博引、自由发挥讲话的胡耀邦,这次却特别请来政研室和干审局的一些同志研究并协助起草讲话稿。

  在研究中,有人提出胡耀邦最好不要去,理由是:“人家正要找你的碴儿呢,你还送到门上去?”胡耀邦说,这正是广泛动员平反冤假错案的最好时机,是踏破铁鞋也难找的最好讲坛,我们绝不能放过。大家所以同意用“两个不管”去针对“两个凡是”,我想大概都有这样的意思,就是不能再搞个人崇拜了。我相信我们的党总有一天将会作出这样的历史性决议:永远永远地严禁个人崇拜。因为一搞个人崇拜,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民主,谈不上实事求是,谈不上解放思想,就必然要搞封建复辟。其危害之烈,莫此为甚!林彪、“四人帮”们搞了这么多年的个人崇拜,对全党全国造成的危害之大之重之深,难道还不够吗?

  胡耀邦说到这儿,在座有人说,您说的都很对。但是现在,人家既然一直强调“两个凡是”,就会说我们这是“砍旗”,而且在“真理标准”文章出来时就已经这样大说特说了。对这种谬论的反驳,我们也得想得周全些。

  “说得对。”胡耀邦说,关于如何正确对待毛主席,我们与“两个凡是”论者是有原则区别的。对待完整准确的毛泽东思想和正确的思想路线,我们一定要遵循不变;对毛主席晚年的错误,则绝对不能延续不变。否则,就是对党对人民的不忠。

  这次谈话后,一连数日,在中组部的部长办公室,胡耀邦都抽出一点时间,向政研室的苗枫林等同志口授全国信访会讲话的主要内容,委托苗枫林起草讲话稿。对胡耀邦的这个讲话,苗枫林认为非同小可,很可能引发一场激烈争论。因而在起草过程中,他尽量把观点阐述得十分周密而无懈可击。等把稿子弄好送给胡耀邦过目时,他好意地提醒胡耀邦再考虑一下,胡耀邦义无反顾地说:“怕什么!就是下油锅,也总得有人下嘛!”

  信访工作会议于9月18日开始,10月5日结束。9月25日,胡耀邦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列举数字说明,落实干部政策,任务还很大。他批评了有些人对落实干部政策犹犹豫豫,怕这怕那,并指出,之所以这样,是有些人有私心杂念,怕否定了自己。他告诉与会者,中央领导同志谈过,几个有关全国的大案问题,也要重新复查,实事求是地加以解决。他说:“我的体会是,落实干部政策的根据是什么?是事实,也就是干部过去的实践。判断对干部的定性和处理是否正确,根本的依据是事实。经过对实际情况的调查核实,分析研究,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总之,对待一切案件,都要尊重客观事实,这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这“两个不管”,体现了我们党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一贯方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了实践标准,也是对“两个凡是”的彻底否定,大多数与会者热烈鼓掌,表示拥护。

  会后,胡耀邦的秘书张耀光说这次讲话“很对劲!”胡耀邦说:“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照本宣科。”但是,等《简报》发下来,却发生了令人十分气愤的事:胡耀邦讲话的精髓——用“两个不管”针对“两个凡是”的内容——被删得一字不剩。接着,续出的《简报》连篇累牍,借用某些会议代表之口,对胡耀邦的讲话进行了一系列批评指责。据说这是分管组织工作的那位副主席下达的指示。会议闭幕,这位副主席作了会议总结讲话。他又直接面对全体代表宣告“两个不管”的说法不妥。

  9月25日那天,胡耀邦被叫到中南海,那个副主席问胡耀邦:按照你的两个不管,假使毛主席批的怎么办?胡耀邦回答说:我相信,毛主席他老人家如果还健在,也会恢复他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他生前说过有反必肃、有错必纠。所以,对他老人家过去批的、定的,但被事实证明是冤假错案的,我们应该平反纠正。

  后来又有人刁难说:你说“不管什么时候”,那么国民党的错案平不平?连国民党搞错的也平呀?胡耀邦机智地回答:我们把国民党推翻了,他们搞的冤假错案也就自然而然地都被平掉了嘛。对方被驳得哑口无言。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较量。

  不久,胡耀邦让《组工通讯》全文刊载了他的讲话,坚持用“两个不管”冲破“两个凡是”。经过胡耀邦这次强劲的斗争,“两个凡是”的阵地越来越小,“两个不管”逐渐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