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明信片·南京旧影》出版
叶兆言再推南京文化
近年来陆续有不少老南京的书籍问世,但通过老明信片来解读老南京的却极为少见。继《老南京·旧影秦淮》、《南京人》后,著名作家、南京文化名人叶兆言再推南京本土文化力作,用百年明信片解读老南京。他与历史学者卢海鸣、黄强,收藏家俞康骏合作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老明信片·南京旧影》一书,昨天在南京首发。
百年前老明信片依然新鲜
《老明信片·南京旧影》以叶兆言虚构的小故事展开,416张珍贵老明信片,分龙盘虎踞、六朝烟水、故都遗痕、府衙旧迹、科场学府、陵墓魅影、梵宫刹宇、市井百态、金陵万象、南京人等十个部分。记者发现这些老明信片极富特点,图像清晰,想象不出居然是数十年甚至百年前拍摄的。问到成书起因,南京历史学者、出版人卢海鸣说,去年他偶然看到收藏家俞康骏收藏的南京老明信片在仁德书院展出,“我闻讯前往,眼前的一张张老明信片,仿佛是一部电影画面,真实地再现了晚清、民国南京的风貌。”看完展览,卢海鸣把出书的想法与叶兆言沟通,“出于对南京文化浓厚的兴趣和使命感,兆言先生慨然应允,于是才有了本书开头的画龙点睛之作。”
明信片故事有个“南京版”
叶兆言给记者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年一位金发碧眼的老外来南京旅游,被古老和苍凉所震惊。每一处美景都让他无限感慨,于是他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再去照相馆冲印,打算寄回家乡向未婚妻展示南京风光。恰巧邮局信封卖完,工作人员建议他在照片背面写上地址,贴上邮票,附上想说的话。这封信还真让未婚妻收到了,从此明信片应运而生。”说完,叶兆言笑着补充,“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其实明信片诞生与南京无关。德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佬都称是他们发明的,南京人犯不着再去凑这个热闹。”他强调,谁发明不重要,重要的是明信片上的老南京,那些有着丰富历史痕迹的影像。
南京老明信片藏了上千张
“不少明信片是从国外买回的,最贵的一张花了8000元。”收藏家俞康骏今年才40多岁,可是集邮已经有20多个年头。连他自己也没想到,集邮竟然成为了职业。多年来只要是与南京有关的老明信片,他都设法“据为己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他的搜集范围迅速扩大,迄今,他收藏的明信片竟达几十万张。其中,晚清到民国发行的有关南京的老明信片也有上千张之多。其中一套56张的《南京风光》他如愿全部纳入袋中。而另一套40张《南京风光》,他还差一半。
庆幸的是,老明信片中有不少已经消失的民国建筑,譬如“国民政府司法院”。这座西洋宫殿式建筑建于1935年,中央顶部有一个半球形的拱顶,远看像个大金杯。可惜的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前夕毁于大火,唯有大门保存至今。此外,还有位于明故宫午门内五龙桥的“南京古物保存所”,它可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博物馆,创立于1915年。除了老建筑,风景也很有看头,“秀山公园”就是其中的代表。1920年江苏督军、英威上将军李纯自杀身亡,其部属齐燮元为表纪念按西式风格兴建,布景植物大多从国外引进。(蔡震)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