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精力充沛,是我接触的中国所有领导人中最突出的一位。他工作起来会使周围的人难以支持。通常我们卫士每天轮流值班,采用四班倒。可就是我们这一天里,四个小伙子加起来都顶不住已进入花甲年龄的毛泽东一个人。毛泽东有好几次出办公室时把自己的大衣轻轻地盖在门外值班睡着了的卫士身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不管哪位中央首长来见毛泽东,第一句总是要问‘主席睡着了吗?’一听说正在睡觉,纵然再有重要事情(除非特别重要的),也总是不敢和不愿惊醒毛泽东。大家都知道毛泽东能睡上一觉太不容易了。尤其是周恩来,每次见到我们,总要问这几天主席睡觉怎么样,一听说睡得好,便会像办完了一件大喜事似的,脸上堆满舒心的微笑;如果一听说没睡好,就会把我找去,指示道:‘卫士长,得想想法子呀,主席是全中国人民的掌舵人,你们得保证他休息,这是头等大事,明白了吗?’说完,还会非常具体地教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有周总理等领导同志的指示,就使我们卫士感到保证毛泽东睡好觉的重要性了。
“为了保证毛泽东睡好觉,我们想了许多办法。有些办法是可行的,而有些则无法实现。譬如,规定毛泽东几点睡觉,或一天之内至少睡几个小时,这两点拿到实际中就无法兑现了,就连毛泽东本人有时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办事:中国是个大国,大国又有数不清的大事,他又是这个大国的最高领袖,有些事是非他拍板不可。我们卫士看着毛泽东的办公室常常连续几天几夜亮着长明的灯光,私下里有多少次感叹:作为主席的毛泽东是多么不容易啊!”
“我给你们讲讲关于毛泽东睡觉的几个故事。”李银桥抖起精神对我们说。
躺椅上的鼾声
1948年9月,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著名的“九月会议”,会议以“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为议题,实际就是对各战略区打大规模歼灭战下达了总动员令,中央在此次会议上确定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战略方针,根据战局的需要,决定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中,以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为夺取全国胜利创造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必要前提。中央当时的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进行了分工,依然由毛泽东同志负责全国的军事指挥,周恩来协助。从此,毛泽东同志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到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后来的渡江战役中。这期间毛泽东几乎都是通宵达旦地工作,中央首长不时过来劝他多休息,可毛泽东总是幽默地说:“我的面前是几百万的国民党军队,这么大的一盆‘红烧肉’,不把它吃掉,我哪能睡得着呀!”
谁也对他无奈。
卫士们却急坏了,千方百计想办法劝毛泽东多睡些觉,可每当走进他的办公室,看着毛泽东一手支在桌子上,一手持着放大镜,恨不得把军事地图给“吞”掉的样子,就再也不敢上前说一句话了。
在东北战场的紧急关头,毛泽东已经连续两天三夜没有合眼了。这一天,是李银桥值班。
在毛泽东一生所用过的卫士、医生、秘书等贴身工作人员中,李银桥是毛泽东最称道的一个,也是同毛泽东个人感情最深的一个,他脑子快,办法多,胆子又大。
这几天,李银桥看着毛泽东整日整夜地工作,用尽了办法想劝主席在床上“眯盹儿”一会儿,可怎么也不管用。
束手无策的李银桥只得站在毛泽东身后,笨嘴笨舌地重复着这样一句话:“主席,您已经两天三夜没合眼了,该上床躺一会儿了。”
半晌,毛泽东才“嗯”了一声,似乎身后的卫士根本不存在。
李银桥急得直想跺脚,可又怕影响毛泽东的思绪。他使劲地搓着手,站在那里越想越觉得又是惭愧又是委屈,惭愧,是作为卫士他没能照顾好主席;委屈,是自己想尽了办法也没能解决任何问题。时间又是一小时、一小时地在过去。李银桥越想越着急:今天再不能保证睡一觉,周恩来已有言在先:卫士们必须作检查,特别是李银桥!周恩来对熟悉的人要求更严,因为李银桥到毛泽东身边之前是周恩来的卫士。李银桥这一急,便冲出了一句连自己都感到惊讶的话:“主席,您不尊重人,我正式向您提意见!”
声音很大,而且很冲。
正趴在地图上的毛泽东一怔,抬头疑惑地看了看李银桥,像没有听清似的反问了一句:“银桥,你刚才说什么?”
“您不尊重人!”李银桥撅着嘴。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