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重点播报 > 正文
灾害来临家门口有避风港 闽探索灾前防范新模式
http://wmf.fjsen.com 2011-12-30 08:15   来源:福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福州新闻网讯 “原来泥泞的小路现在修好了,上学时再也不怕跌倒了。自从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灾项目在我们村实施以来,我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不少,还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技能。”漳浦县长桥镇春光村年仅11岁的小学生黄汉成站在家门口刚修好的水泥路上,高兴地说:“我的家乡越来越美了。”

芬兰红十字会项目官员乌斯基女士在中国红十字总会项目人员的陪同下,走进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的项目村,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听到一声声真挚的感谢,让这位来自异国他乡的友人感慨不已。

这个项目是在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的支持下,由芬兰红十字会资助,在福建省建设的“社区为本应对气候变化减灾项目”。该项目于2010年4月份正式启动,援建资金达160万元,周期为18个月。项目点为漳州市漳浦县的古雷镇西林村、长桥镇春光村、南浦镇龙桥村、赤岭乡土塔村。

据了解,这是福建省红十字会首个国际合作减灾项目,也是首个应对气候变化减灾试点项目。

探索灾前防范新模式

近年,气候变化逐渐成为世界热点。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受台风灾害影响较重的省份之一。台风一来,庄稼被毁,道路、设施、房屋受损,生产受影响,群众收入也降低了,危害严重。

应对灾害的传统方式基本上侧重于灾后救助。每当巨灾发生,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见到的都是一群群人紧张地抢救伤员、修复道路、安置受灾群众……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而现代应对灾害的理念已从重“救”转向了重“防”,防范于未然。“社区为本应对气候变化减灾项目”就是通过各种有措施减少灾害损失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减灾项目从启动开始,就按照国际标准来要求:坚持以社区为本,着眼于增强农村社区群众防灾减灾素质与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应当采取事先防范策略、综合减灾措施与部门联动机制。其目标是通过在项目点开展防灾减灾软硬件建设,探索农村社区面临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时,如何依靠应对气候变化减灾机制减轻灾害影响,改善社区恢复能力,同时加强各级红十字会防灾减灾能力及自身能力建设。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