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王虹艳:锤炼语言是作家的职业道德
http://wmf.fjsen.com 2011-12-28 19:35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平庸的语言是平庸艺术观的外化

  语言问题不止是一个形式的问题,作家运用语言的方式能够反映出他自身的精神世界。语言的苍白、缺乏个性,某种意义上就是思想的贫乏,思想能力的欠缺。平庸的语言是平庸的艺术理念的外化。如果没有一个强大而独立的精神疆域,没有在艺术理念上超凡脱俗的追求,没有全身心的对于美和自由的崇奉,一个作家的语言便很容易被政治话语或者流行因素同化,进而淹没在时代的主旋律中。

  语言风格的变化和探索对于我们理解作家的心灵史、时代的文学史和社会思潮史具有启示性意义。当代文学最有影响力的语言探索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批作家致力于重新寻找“人”的语言,刻意回避既有的叙述模式、整齐划一的节奏,探究与其精神内涵相通的语言形式。一种新鲜的语言感觉和叙述节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也成就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探索精神。而今,也有一些作家在进行语言和叙述形式的试验,但是他们的资源并没有超出我们熟悉的先锋派作家们的经验积累,他们的成就也很少能够突破已有的创作高度。

  作家应该是最擅长运用语言的人,他甚至是本民族语言的开拓者和规范者,正如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语,莎士比亚之于英语,鲁迅之于白话文,一个民族的语言应该在作家的笔下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具有美感。反过来,语言则是写作者精神的故土,他在此间耕耘劳作并有收获。正如人们常说的“一个作家的语言就是他的祖国”。写作者当善待自己的母语,这是对文学艺术最基本的尊重,在此之上,他应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语言,以及由语言建构的审美世界。

  汉语言经历几千年的淘洗,到今天,各种新型的媒介和艺术形式都在冲击着文学这门语言艺术,但这冲击也为一种更具有开放性和思想深度的语言探索提供了可能性,也让我们期待更好的能够代表汉语文学高度的作品出现。(王虹艳)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