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轿
为何有郎舅背轿?
在西方很多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新郎把新娘从送亲马车或轿车上抱进新房里的画面。而在中国,在汉族的传统婚姻习俗中,恰恰相反:新娘出嫁时,要由哥哥抱上或背上花轿,类似的现象也存在于一些少数民族的婚俗中。这种习俗有什么讲究吗?有人认为是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时的产物。
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已婚妇女同配偶之间仅仅是为了生育才在一起,尽管两厢自愿,但夜合日离,各自依然从母系家族居住,彼此间也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直到以继承私有财产为特征的父权制出现后,已婚女子因历史传统使然,继续维持“从母居制”,甚至保留群婚习惯,这就迫使丈夫采用种种手段“在传统的范围内打破传统”,确立“从夫居制”,由此保证子嗣血统的纯正和财产关系的稳固。在这些手段中,包括了已非原始意义上的“抢婚”行为,即用某种公认的形式,把事实上已经建立配偶关系的女子强娶回家。在这场女子留恋母权制而男子要确立父权制的斗争中,女方的兄长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常持配合男方的态度。直到适应父权制的女“嫁”夫家的婚姻形式稳定之后,历史的风习依然有所残存,新娘“哭嫁”,并由兄长硬背着送上花轿,就是这种残存风习的表现形式之一。
也有人认为,兄长背新娘上轿象征着郎舅权威的确立,其源头也可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在普遍实行“从母居制”婚姻形式的情况下,郎舅等母系亲属对处置和保障姊妹、外甥的生活事务和权益方面负有特殊的责任,因而拥有特殊的权威。进入父权制社会后,尽管血缘关系的延续和财产的继承等,均已按父系来进行,但郎舅作为母系亲属的代表,仍旧对维护姊妹和外甥在夫家的权益享有一定权威,习惯法谓之“舅权”。所以,传统婚俗中,新娘要由兄长背上花轿,其道理就同新娘要由兄长送亲,并在男家被尊为上宾一样,都是为了以这些象征性的动作,使郎舅权威得以确立,并获得婚姻当事人与社会的认可。有的新娘没有兄长,便由舅舅背上花轿,其缘故也在于此。
为何要上轿换鞋?
还有人认为,新娘由兄长或舅舅背上花轿,其实是土地崇拜观念的反映,甚至有一个民间故事为证:很久以前,有一位刘老汉,生了五男二女。他趁风调雨顺,年成不错之际,头年为长子娶亲,来年送次女出嫁,谁料从此家境衰落下来。后有人告知:“土能生万物,地可长黄金。你家姑娘出嫁时,带走了地里的财气,所以旺了夫家,损了娘家。俗话说‘娶媳满堂红,嫁女一场空’,其奥秘就在这里。 ”刘老汉恍然大悟,待下一年再嫁三女时,特意关照儿子把妹妹背上迎亲花轿,使她脚不沾地地被抬走,以此保住自家地里的“财气”。后邻居们纷纷仿效,逐渐形成流播各地的送嫁风气。
有些地方唯此犹嫌不足,还特地备一双新鞋,待新娘被背上轿子后,再用这双从没落过地的鞋子,把她脚上的鞋子换下,以此确保万无一失。再往后,还有许多地区用“上轿换鞋”来取代“郎舅背轿”,因为这要方便得多,而同样可以保住娘家土地里的“财气”。以上各种观点,虽都言之成理,但都缺乏可靠的文字记载资料来印证。新娘出嫁为何要被人背上轿子,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