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罗锅”家族显赫 刘墉父子同为清大学士
http://wmf.fjsen.com 2011-12-26 16: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来说两句
刘氏家族:重视教育,诗书传家
从康熙至嘉庆年间,诸城刘氏共有14人做过知县以上官员,多有政绩,赢得所治地方百姓的爱戴,也为刘氏望族留下很好的名声。
刘家的兴旺发达,与其重视文化的传承是分不开的。刘氏家族对后人灌输“一曰德行,二曰学问,三曰功业”,族人为官者多在浑浊的官场中保持了一股清廉公正之风。刘统勋先人刘棨,身为四品官竟然无盘缠回乡奔丧,后变卖家乡田产,才为母发丧。刘统勋久居相位,不置田产,有世交之谊的朋友赠给其银两,也全部分给贫困乡亲。刘墉历来俭朴,赴太原上任时写有“帽破衣残到太原,故人犹作旧时看”的诗句。这与乾隆末年的奢华之风形成了鲜明对照。刘镮之做到户部尚书,也是十分俭朴,其诗有“家因俸薄贫无补,诗为官闲格益清”之句。
重视教育、诗书传家是刘氏家族的传统。从顺治年间刘必显考中进士开始,就严厉督促子弟读书,历代科举入仕者不断,家族文化得以传承。即使到了乾嘉年间,刘氏受朝廷恩宠日隆,仍把读书放在首位。刘镮之担任尚书后,还谆谆告诫后代“闻鸡起舞吾家事,莫误长沙射策年”。
因为家学功底深厚,刘氏家族中知识渊博、学问精深者代不乏人。同治二年(1863年),刘绍庭编《东武刘氏诗萃》,收录刘氏八代72人诗作,反映了家族诗学之盛,诸城刘氏被称为“山东诗文世家”之一。刘统勋不仅诗文皆佳,还提携了大批后辈学者。刘墉更是学识渊博,被认为“熟于《史》《汉》,博通前人诗书文词,尤精于内典,傍及说部”。其后裔刘喜海撰有多部金石学著作,被认为是清代金石学名家之首。
作者简介
朱亚非,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兼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著有《明清史论稿》、《山东通史》(明清卷)、《齐鲁文化通史》(明清卷)等多部学术著作。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