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翁同龢故居:两代帝师归寥落
http://wmf.fjsen.com 2011-12-26 16:01  解维汉 来源:西安晚报    我来说两句

  綵衣堂东侧是花厅,又称玉兰轩,这里是翁同龢文物陈列室,有翁同龢批点过的《管子》,使用过的砚盖,盖上有翁写的题识。在中轴线西侧有思永堂、柏古轩、明厅、晋阳书屋等及“小南国”园林胜景。 晋阳书屋正壁联是:“入我室皆端人正士;升此堂多古画奇书。”

  后堂楼内有翁同龢塑像,背板为康有为“维新第一导师”题词。 展柜陈列有翁同龢日记。 翁同龢一生信守居官须讲操守的诺言。担任户部尚书,主管全国财政十余年,仍两袖清风,嚢无余资,晚年生活尚需亲友和门生接济,甚至典卖书画度日。我抄下翁同龢日记中退人赠物的记载:李凤苞,为谋差事,来京拜见,以二百金为赠,“力却之”;友人缪豫生,胞侄赴京应试,送礼金百两,“婉退”;世交贺培真来访,赠四百金,“还之”;江苏同知、南汇县代理知县罗嘉杰,以二百金投赠,“拒之”;太原县总兵马玉昆来京觐见,赠四百金,“挥而去”。翁同龢回乡那年,常熟正遭严重旱灾,他立即托人转言江苏巡抚,请拨三千石米办平粜,可见尚怀很重的悲悯之心。

  因以“胜臣十倍”之语举荐康有为,支持康梁变法,戊戌政变后翁同龢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被慈禧太后削职回籍。也有人说另有原因:慈禧太后要在颐和园庆寿,有旨交户部提款百万,搭排云殿彩栅,“翁持不可”,“后意甚怒,逾月,太后召见内府大臣时,尚申申詈不置也。未几,翁竟开缺。”(据《新世说》)中日甲午海战,翁同龢主战,李鸿章主和,后来战败,李鸿章归于筹备未周,连年海军军费竭大半助修颐和园。

  回常熟后翁同龢闭门不出,每日作字十余幅以消遣,翁书法甚好,熟人持纸求书十不一应。常熟县令朱某百计请托而未得。同年十月朝廷下谕将翁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于是朱某每日往翁府,从门仆严词询查中堂起居,仆人以告,翁忿极,每日书小简“翁某今日须往后院走动,请老父台核示”,或“翁某今日洗足,请老父台严加看管”等语,朱某得简大喜,白绫装裱悬于花厅,翁闻之大窘,命人收回,朱提出以屏对十副交换,翁无奈,乃书一屏一对换回。晚年翁同龢在虞山白鸽峰下筑“瓶隐庐”,取“守口如瓶”之意,流露出极其失落低沉情绪。门外有井,井栏题“可用汲”,且自署“井眉居士”。

  1904年, 以74岁郁郁辞世。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