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特别话题 > 正文
《金陵十三钗》:讲了一个好故事 小人物更动人
http://wmf.fjsen.com 2011-12-22 09:12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3 找准商业大片主流价值观

  “最让我动容的是妓女们集体演唱《秦淮景》那一场景……那种在生死大限到来时瞬间爆发出的凄美之感,当歌声响起时我热泪盈眶。”作家王斌在微博上激动地为老朋友张艺谋喝彩,认为《金陵十三钗》达到了目前国产大片的最高水准。他曾担任张艺谋《活着》、《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片的文学策划。在他眼里,中国商业大片从《英雄》到《金陵十三钗》,经过10年的徘徊,终于摸索到一条正确的路子。“那就是在影片里表现主流价值观,在正义、善恶方面黑白分明,普通老百姓都能接受这种价值观。”

  此前,一些国产大片在商业片和艺术片之间纠结,把艺术片的探索装进商业片的外壳里。“比如《投名状》,艺术水准很高,但最大的问题是,导演陈可辛把个人对人性的感受拍进了电影,讲述朋友不可靠则反目成仇。”王斌说,这种价值观可以在艺术电影里表现,但在投资好几亿元的商业大片里表现,很难得到普通观众的认同。

  实际上,《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等古装大片在价值观的表达上非常混乱,表现的大多是阴暗、负面的价值观,如宫廷仇杀、亲族相残等情节,招致观众的强烈反感。“当时,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延续着自己的惯性,以纯文学为依托,把此前艺术电影的模式移植到商业大片,就显得比较拧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田卉群说,这种大片模式不可能持久,走下去就是一条死路。

  从冯小刚的《集结号》,到《唐山大地震》、《金陵十三钗》,国产大片开始转向,体现的都是积极、正面的主流价值观。在以往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中,控诉日军的残暴和兽性始终是主调,《南京!南京》在控诉的基础上,试图表达一点个别日军士兵的良心未泯,但显得一厢情愿和不伦不类。《金陵十三钗》中也有揭露和谴责的一面,但并未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把主要笔墨放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上。

  “商业电影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符合大多数人的接受能力,符合大多数人的情感需求,任何商业电影跟主流价值观对抗,都是没有出路的。”饶曙光认为,电影毕竟是大众艺术,要让大众对人性、对未来抱一种希望,追求温暖和温情,“主流价值观表达了一种理想,人人都愿意接受,不那么阴暗、消极”。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