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中:老郑说,现在田墘村的医疗条件比起当年他当赤脚医生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前两年政府拨款盖起了现在的社区卫生院,他也搬迁到了这里,但老郑时常还是会想起原先自家院里那个40平米不到的小卫生所,想起年轻时当赤脚医生的艰辛。
老郑当村医的田墘村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的大嶝岛,与金门岛仅一水之隔,是当年的海防最前线。当初,海岛缺医少药,交通十分不便。少年时,村里卫生条件差,村民病死率高,郑金达常常为此伤心。
采访郑金达:看到这些村民很多可以救回来的人,最后又死了,心里就很急。要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我作为一个医生,一个比较有能耐的医生,那这些村民就不至于死掉了。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当党的“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春风吹进海岛时,已是民兵副连长的郑金达被村里看中,选派为合作医疗所的赤脚医生。当年,他21岁。凭着一根针、一把草和一颗火热的心,郑金达在一间只有40平方米的简易平房里办起了大嶝镇田墘村合作医疗站。
采访郑金达:那一间的医疗所也是最简陋的,只有几十种药,那其它的就要去山上拔草药、学针炙。
从医几十年来的刻苦钻研,让老郑掌握了很多民间验方、偏方,而针灸是他最拿手的技术,几十年来,老郑采用针灸等办法,除去了近50名面瘫病人的苦楚;用一把青草药,治愈了许多皮肤病患者。
当年,大嶝岛还没有建大桥,与外界的交通只有靠渡船,郑金达要给周边小岛的病人看病,常常会碰到退了潮没船过海的情况,他只能赤脚趟过半腿深的滩涂,出诊一趟要在滩涂地里趟4个小时……而这些又苦又累的工作还往往是免费的。
采访大嶝医院院长:当时我们在岛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危害的病号,像一些产妇,或者一些比较重的危重病号要抢救的,他经常都是随船,送到我们上级医院。
同期:你好,你好!这个是卫生知识宣传,这个你要好好看一下。这个是高血脂的,这个是支气管哮喘的。
正是因为自己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当郑金达看到村民因医疗知识的缺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将小病拖成大病时,他更加地感到心痛与惋惜。于是,他又主动做起普及卫生知识的事。
采访郑金达:有的人不科学,把鱼骨卡在了喉咙的时候,就是说要画一张符,烧成灰然后喝下去会好,结果没有达到效果;还有就是带状疱疹,现在科学叫带状疱疹,有人说是生蛇,要用红笔画一个蜈蚣,画在带状疱疹上面,然后它会消失,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为了改变村民对疾病的封建愚昧观念,郑金达常常自制宣传材料,自己编稿、自己印刷、写大字报、出宣传栏,让医学保健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并上门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
采访村民:老的、少的,都是他鼓励,说身体虚弱,一定要锻炼身体,要跑步。所以每天早上他五点钟就醒来,带动大家跑步,长期是这样子的。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