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北京中轴线偏移之谜:并非正南正北 指向元上都
http://wmf.fjsen.com 2011-12-14 16:32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刘秉忠给忽必烈多次上书,为未来的元帝国建设从政治、典章、法度、礼乐、教育诸方面绘制了一幅完整的蓝图。忽必烈听了这些建议后,非常高兴,而他登基后也确实是照此蓝图行事的。刘秉忠曾经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也采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的由来。

  刘秉忠跟随忽必烈左右,因已出家,因而穿的仍是和尚服,他法名子聪,又为忽必烈掌管文案,所以人们都叫他“聪书记”。直到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才拜刘秉忠为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达到位极人臣的地位。

  刘秉忠不但是政治家,还是当时第一流的学者、科学家、诗人。曾与他同在邢台西南磁州紫金山学习的张文谦、王恂、郭守敬,都称他们从秉忠而学。王恂是太子真金的老师,早以算术有名,后王恂和郭守敬日夜测验推步,创制《授时历》。刘秉忠在算数、天文、历法、水利上的造诣可见一斑。他的《荷叶·烟霞洞》为卢前收入《元曲三百首》:“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毛泽东很是欣赏,曾一再书写。

  刘秉忠除帮助忽必烈设计了建国的蓝图外,他还是元朝两座都城即上都和大都的设计者,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建设史上,留下了世人惊叹的极其辉煌的成果。其中元大都始建于1267年,1285年完工,历时18年。

  至元十一年(1274年),刘秉忠跟随忽必烈幸上都,八月,端坐无疾而终,享年59。忽必烈听到他辞世的消息时大惊,对群臣说:秉忠追随我30多年,小心缜密,不避风险,言无隐情,他精通于阴阳术数,很多事情他都预先知道,详情只有我清楚,其他人是不了解的。

  由于刘秉忠精通阴阳术数,忽必烈又公开说他能预知未来,不少野史也就将他神化了。如说其墓被盗,有司进墓调查时,发现一石板,上面有刘秉忠留下的预言:某年月日某人盗我墓。有司照此追查,果将盗墓贼抓获。

  从刘秉忠与忽必烈亲密的君臣关系来看,说刘秉忠故意弄歪中轴线,要害蒙古人,显然并无根据。有人通过刘秉忠精通“阴阳术数”的特点做了这样的推测:太阳当顶的时候,古人并不认为它是最好的时候,因为它马上要倒斜了。而如果离最高峰还有一点距离,那么就还有上升的空间。这样说来,中轴线逆时针方向稍稍偏离子午线,是不是也是留下上升空间的“术数”含义呢?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