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唐代落魄诗人的五种生存之道
http://wmf.fjsen.com 2011-12-13 16:40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归隐耕种
上文说过,唐代的科举进身之路,无异于独木桥。想过桥的人很多,而桥身却十分狭窄。
几十年前有一句口号: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农村是否大有作为不好说,但是,那里确实是广阔天地。至少,那里可以接纳不少没有挤过独木桥、知难而退的落魄诗人,给他们提供一份衣食之资,让他们的生命有所依托,不至于冻饿而死。
据《唐摭言》卷三记载,唐太宗登基之后,拨乱反正。为了笼络人才,特别重视科举功名。从那以后,隐居的人就非常多,“林栖谷隐,栉比鳞差”。可见,不少退隐的人其实不是真的退隐,而是想走终南捷径。
当然,真隐之人也有不少。
卢照邻调任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县尉之后,因为风病严重(双足痉挛,一只手臂麻木),只得辞去官职,到阳翟(今河南省禹县)的具茨山隐居,在那里买了几十亩土地,耕种活命。
唐代大概有不少诗人都曾经在仕途不顺利的时候,说过回老家做农民的话。比如,王维在弃官回江东老家的时候,就说过“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但是,真正回去做了农民的却只是一小部分。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