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让我的生命变得充实”
一年后,苏发斌被调到蓼沿乡凤岩小学任教,一晃又是几年过去,忙忙碌碌中,他都快忘记“外面的世界是啥模样了”。
1996年,苏发斌和连江城关的一位姑娘结了婚,从此开始周末奔波的生活。最初每到周末,得步行一个小时来到公路边,搭乘摩的或小巴进城,后来买了辆摩托车,骑行两个小时到家。
山里风大,冬天特别冷,常年骑着摩托车往返奔波,苏发斌患上了偏头痛,还得了哮喘,到县里、福州几家医院治疗过,病情反复,始终不愈。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他在课堂上尽量憋着少咳嗽,一堂课下来,脸常憋得通红,“胸口里像有个破风箱,成天呼哧呼哧的,很难受”。
有一天,苏发斌在宿舍窗台上看到一罐蜂蜜,里头结了霜花,上面贴着张纸条:“送给苏老师,希望老师咳嗽早点好”,一看地上,还有板凳留下的泥土印迹。第二天,他在一年级上完课,就在班级里询问:“是哪个小家伙‘鬼鬼祟祟’到老师宿舍送蜂蜜,快点站出来!”话刚说完,全班同学笑成了一团。“那时候我眼睛又酸又胀,但心里却特别快乐。”
那天晚上,苏发斌躺在床上突然领悟了一件事:一直以来,他都以为是自己辛勤传授知识,在努力改变着孩子们的命运,但实际上,孩子们也给予了他许多。“他们填满了我的生活,让我的生命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不能离开”
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苏发斌像山里的榕树,在乡村教育岗位上扎下了根。2001年,他被调到蓼沿乡首占小学,由于工作出色,2007年当上了校长。由于学校缺人手,他依然承担着“全能教师”和“专职保姆”的工作。
2010年,连江县教育区划调整,由于教学条件简陋、生源逐年减少,首占小学被列入撤并名单,学生们陆续转学到附近小学,最后只剩下二年级学生苏艳梅。“这孩子性格内向,害怕突然更换环境。另外,家长也不支持,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家里爷爷奶奶农活重,孩子如果转学,接送不方便。”苏发斌说。
整个学校只剩下一个学生和一个老师。“即使只有她一个人,我也不能离开。”近一年时间里,苏发斌每天照常备案、上课,到了放学时间,还要把苏艳梅送回家。
又一个学期结束,苏发斌带着两个已转学的学生到苏艳梅家家访,看到很久没有见面的小伙伴,苏艳梅特别开心。苏发斌也适时向家长建议,如果长期只有一个人上学,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越早把她送到集体环境中越好。最终,苏艳梅的家长接受了建议。
2011年,苏发斌被调到蓼沿乡杏林小学担任校长。头几个月里,他仍然经常骑着摩托车,行驶半个小时前往苏艳梅所在的学校看望她。苏艳梅一见到他就特别高兴,总是很自豪地跟同学说:“这是我的‘小爸爸’!”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