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主持穆晨曦
□讲解嘉宾
杜明
大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艺术总监
“琎尝戴砑绢帽打曲,上自摘红槿花一朵,置于帽上。其二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坠。 ”——《太平广记》
鼓是中国常用的打击乐器,属于八音中的“革”类乐器。鼓的出现比较早,从目前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可以确定鼓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用于打击敌人、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用途十分广泛。
鼓之诞生 黄帝杀夔以其皮制鼓
鼓是古老的打击乐器,从文献记载看,鼓的产生,首推黄帝取“夔皮”冒鼓的古老传说。相传黄帝征服蚩尤之战中,“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太平御览》卷五八二引《帝王世纪》)。夔,是神话传说中的单足神怪动物,《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古时代神话奇兽,生于东海流波山,“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吕氏春秋·古乐篇》也有记载说:“帝颛顼乃令鼉先为乐倡,鼉乃偃寝,以其尾鼓腹,其音英英。 ”后人认为所谓鼍其实就是巨鳄,它用尾巴敲击自己的肚子,发出好听的音乐,说起来实在有点可爱,可见上古时代人与自然之和谐。而以鳄鱼皮之坚硬,制成鼓后就算不能“声闻五百里”,想必敲击起来也十分响亮。
古代制鼓离不开兽皮与陶土。鼓的产生,正是由于原始先民渔猎生活有了剥皮与制陶的技艺。《礼记·明堂位》记载:“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 ”表明在很早的“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土鼓”,即陶器的鼓,它是以陶土为框,两面蒙皮的一种原始打击乐器,也是由日常工具改制演变而成。传说伊耆氏用草编成的鼓槌敲击土鼓,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机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吕氏春秋·古乐篇》说,尧命质用麋鹿皮蒙在瓦缶的口上,用来敲击,也是类似的土鼓。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