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作协在半年后又将他送到通州潞河中学读高中,他高一发表的小说《青枝绿叶》被叶圣陶先生编入了高二的语文课本
刘绍棠毕竟年龄太小,在河北作协工作了半年多,作协将他保送到通州潞河中学读高中。
潞河中学的名气可以说是誉满华北。它的前身是1867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在通州城北后街教堂里开办的八境神学院,后改称潞河书院迁往城南。1901年更名为协和书院,设有大学和中学二部。1917年该校的大学部迁到北京城内与汇文大学合并,1919年更名燕京大学。中学部仍留在通州原址,成为私立潞河中学。一个多世纪以来,潞河中学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如著名的科学家宋叔和、马文昭、黄昆,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艺术家王洛宾、夏淳、梅熹等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也是早期校友。
1951年9月,刘绍棠踏入向往已久的潞河中学。他以普通中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踏实学习,品学兼优。他还热心社会工作,先后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学生日报社长等,高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文学才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展现,连续发表了《红花》《青枝绿叶》《大青骡子》等作品,为他赢得了全国性声誉。他高一发表的小说《青枝绿叶》被叶圣陶先生编入高二的语文课本。刘绍棠的文学才能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1953年 2月,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约他谈话,他们之间建立了长达几十年的特殊友谊。
在潞河中学,刘绍棠还收获了爱情。他认识了刚刚回国的侨胞曾彩美,两人一见钟情并相守终生。
潞河中学在通州新华南路南段路西,果园环岛西北。我去时,正值学校放假,门卫不让进。正在交涉时,一位老师模样的中年人要进校。我向他说明来意,他说,我跟门卫打个招呼,跟我一起进来吧。
潞河中学校园非常美。在树木与草坪之间是一座座中西合璧的小楼,既有20世纪初欧美学校建筑的特点,又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的手法。老师说:“这些都是清末和民国初年建的,现已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我国少有的保存完好的近代教会学校的建筑遗存。“听说刘绍棠在一座红楼里上过课,红楼在哪儿?”我问。他指着左前方一座漂亮楼房说:“那就是刘绍棠上课的红楼。”看着他指的楼房我莫名其妙地问:“那楼房不是灰色的吗?”他解释道:“这座楼原来称‘谢氏楼’,是为了纪念美国著名汉学家、教育学家谢卫楼。他曾任潞河书院、协和书院校长多年。解放后,这座楼一度改称‘红楼’,因为它的楼顶是红色的。”我再细看,果然楼顶是红色的。再往前走,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建的教学楼,但在色彩和风格上都和老建筑十分协调。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