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北京胡同的文化记忆:“胡同”词源及趣名胡同
http://wmf.fjsen.com 2011-11-22 09:35  张宝峰、顿媛媛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北京胡同滋养了北京人,人与胡同又一起传递着北京文化的魂。”陈光中说到,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北京胡同是北京的,更是民族的、国家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北京胡同就是保护我们的国家利益。

  2011年1月获批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北京市将重构历史文化魅力走廊,推进历史名城风貌保护。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目前尚存的北京胡同会变得更具古风,已然消逝的北京胡同也会再度归来。到那个时候,北京胡同中的北京人,北京文化中的根与魂,也将得以继续传延下去……

  “胡同”词源及趣名胡同

  “胡同”词源

  从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来看,对“胡同”一词的解释多与蒙古语有关,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 胡同是浩特的谐音:

  蒙古语称城镇为“浩特”,比如呼和浩特、二连浩特。蒙古族人入主中原以后,就依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的城镇、街巷等称为“浩特”。后来,“浩特”一词又被汉人讹读成了“胡同”。

  ★ 胡同是忽洞的谐音:

  蒙古语中表示“井”意的词汇发音为“忽洞”。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内仍有许多地方以“井”命名,比如赛因忽洞、哈业忽洞。因为城镇居民的生活离不开井,因此“井”逐渐成为人们居住地的代称,“忽洞”也慢慢演变成了“胡同”。

  ★ 胡同是霍通的谐音:

  还有学者提出,“胡同”一词最早来源于女真语中的“霍通”。女真语把“聚族而居”表达为“霍通”、“火瞳”等词。由于女真语和蒙古语同属阿尔泰语系,所以,在蒙古族人建立元朝以后,“霍通”一词便流传开来,并被汉族人译成了“胡同”。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