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综合信息 > 正文
永安送文化下乡 让文化根植群众
http://wmf.fjsen.com 2011-11-15 17:25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种”出文化新天地

大湖镇有武术队、唱花队、舞龙队,曹远镇有山歌队、金编锣鼓队、舞龙队,安砂镇有秧歌队、山歌队、舞龙队,清水乡有大腔戏、打黑猩,上坪乡有龙角舞、屏山诗社……

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这么多精彩纷呈的特色地方文化,深深地扎根在永安的广阔天地里。在永安市,11个乡镇每个都有自己的文化队伍,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百花争艳。“这是我们从下乡‘送文化’到‘种文化’后呈现出来的好局面。”长年奋战在文化一线的戴中平,对这些年的永安文化工作重点的转变了然于胸。

授人以鱼,不若授之以渔。送文化下乡,群众欢迎,而把文化“种”到乡村,更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能不能找到一个有效的载体,让文化在永安处处生根开花呢?2002年起,永安市委、市政府围绕“挖掘文化艺术精品,展现地方文化积淀,发现文艺人才,丰富城市内涵”的主旨,连续七年开展了全市文艺调演、民俗展示、体育比赛“三项活动”。

文化部门每年挑选30位具有文艺、体育、民俗特长的业务干部,分别派驻到全市15个乡镇(街道)担任文化联络员。“我们到包干的乡镇,先文化普查,发现好的,再进行打造,有专业老师辅导,有补贴,还送器材。”对这些年四处奔波“找文化”的经历,永安很多文化工作者都能脱口而出。

有心人、天不负,文化之花就这样在永安大地处处盛开。一些鲜为人知的民俗文艺和民间技艺,通过文化工作者的挖掘、整理、提高,都登上了大雅之堂,走入人们视线,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节目。仅曹远镇就挖掘出了蔡地村的山歌对唱《杨梅歌》、《洗衣歌》,樟林村的用工尺谱记载的民间音乐《北调》、《起手快》。小陶镇的《朱氏九节龙》、青水乡的《打黑猩》经过重新编排,在永安“笋竹节”期间闪亮登场,倍受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槐南的《安贞旌鼓》。如今走进槐南的农户家,家家户户都有面小旌鼓,人人都能敲两下。重新编排的《安贞旌鼓》已是永安民间艺术的明珠,2006年登上中央电视台,2007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10月,在我市召开的第七届省农运会上,“安贞旌鼓”作为重头戏亮相开幕式。阵容庞大的安贞旌鼓,鼓手们按一定的节奏,忽而敲边,忽而敲鼓心,鼓声振奋人心,边声节律清快,威武雄壮,极具震撼,令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泥腿子也能上舞台。群众从“给我看”到“我来演”,文化生活大变样。不仅在村里乡里演,还要到市里演,2002年至今,永安举办了各类文艺演出400余场。不仅演一演,还要赛一赛,舞龙赛、山歌赛各种比赛每年都举行。

把文化送下乡,还可以把文化请进城。2009年,清水乡的首届歌王赛就在永安市区摆起了擂台,让城里人也来评一评,看一看原生态……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