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清音焕新生
永安古韵,盛世清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2007年12月26日,当一曲曲幽远深沉且带着空灵的古曲,拉开首届中国古琴名家新年音乐会暨古琴文化节的序幕,如听仙乐的永安人惊喜地发现,原来古琴声穿过了时间隧道,在燕城停住了脚步。
这可是永安自己的琴音。在永安古琴文化艺术节召开之后,贡川中心小学上了一堂与古琴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课。课后不久,有20多名师生,学会弹奏《阳光三叠》古琴曲。毕竟,永安古琴与贡川有不解之缘。
回望历史,著名的古琴大师杨表正,就是明代永安贡川人,号西峰山人。他一生专注音乐,勤学古琴,是我国音乐史上江派古琴的代表人物。与琴结缘的历史与现实,使永安享有了“南国琴城”的美称。虽然永安是出琴师的地方,但是古韵清音想要传承,也有些不容易。“琴、棋、书、画”,这是古时读书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可是,自杨表正以来,永安市民间虽然一直有练琴修身、以琴会友之传统,但几百年来习琴人数并不见多。
怀其璧,尽其用。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开放的永安用世界的眼光重新审视,原来这就是永安的文化。于是,这些年来,永安市以“传承”为支点,通过传承古琴艺术,培养古琴新人,着力打造古琴文化这一品牌,让这“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07年永安市投资1000万元,采用古典园林式建筑方式,规划设计建设占地面积80亩,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内设杨表正古琴艺术纪念馆、培训中心、古琴艺术研究馆的西峰山琴院。
此后,永安市每年都会举办一场古琴演奏会,让古琴爱好者聚集一堂,以琴会友。只要永安有重大演出活动,古琴演奏一定是保留节目。而普通市民,任何时侯,只要想学琴,都可以前往西峰山琴院报名,在那接受免费培训。
古琴文化逐渐在永安重焕了生机。2008年9月,贡川镇政府与永安市文体局联合举办了“走进闽派古琴故里——贡川,纪念大明琴师杨表正诞辰488周年古琴音乐会”。音乐会上,来自永安各地的古琴爱好者以弦歌、古琴独奏、合奏、琴舞等方式演奏。其中,弦歌《秋风词》,取音苍古,韵味十足,51位琴手同台演奏,其情其景其声令人震撼。
乘势而上谱新篇。投资100万元修建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的永安“劲草琴堂”,方便授艺及海内外琴友切磋琴艺;成立西峰古琴学会,会址设于永安阳顶山浮流宫;联手省艺术研究院在永安成立“闽派古琴艺术研究中心”……一浪更比一浪高。
古琴也可以与园区联系在一起,令记者大开眼界。永安市西峰古琴产业园区,被省文化厅评选为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但愿更多古琴从这里走出来,把高雅的文化带给大家。”李德辉虽然到永安市文体局工作才几年,但是对古琴文化充满了感情。
![]() |
![]() |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