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久藏深宫疑惑生 尘埃落定宣德炉
http://wmf.fjsen.com 2011-11-11 16:05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明宣德铜钹

  这件明宣德年制的铜钹藏于青海省博物馆,为青海省瞿昙寺所有。

  青海省瞿昙寺藏语称“卓仓拉果丹代”,亦称“卓仓多杰羌”,意为“乐都持金刚佛寺”位于青海省乐都县曲坛乡。该寺是乐都南山地区最大的寺院,也是中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其总体结构布局与北京故宫雷同,人称“小故宫”。瞿昙寺以宏伟建筑、珍贵文物、精美壁画而著名。

  这件铜钹为铜合金质,体量较大,形制规整。两只铜钹顶部均刻有双龙戏珠纹及“大明宣德五年内加金银造”铭文。铜钹铸造工艺精湛,音响效果极佳。该铜钹是明宫廷赏赐给瞿昙寺的御制品。

  如果从使用功能上看,铜钹属于响铜系列,而响铜的历史始自青铜器时代。再从这对铜钹的材质上看,至少在宣德五年,响铜材质已转变为黄铜合金,这与《宣德彝器图谱》中记载的,宣德三年所铸铜炉用料加入金、银等相吻合。另据记载,宣德五年赞善王欲建佛寺,求赐颜料,遭到明宣宗的拒绝。可是同年却赏赐给瞿昙寺一对铜钹,以此足见瞿昙寺在当时具有特殊的地位。

  明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

  明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为簋形器。口外侈,收颈,鼓腹,左右饰兽吞式双耳,圈足。器表饰嵌银丝蝉纹,颈、足饰回纹,颈下饰蝉纹。

  这尊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器形古朴典雅,各部分比例适中,制作精良。尤其是一双兽吞耳,神秘生动。宣德炉最初是按照古代各种名器式样铸成的,并非出于工匠的臆造,所以在宣德炉的造型中青铜簋式造型是应有式样。这尊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器身所铸蝉纹即是商周青铜器上的重要纹饰。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的铸嵌工艺精湛,在岁月的侵蚀下仍然不失原有的风格,十分难得。1977年10月,耿宝昌、王文昶先生鉴定这尊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为明代。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