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1月4日讯 编者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制度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奋进号角,指明了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开拓了文化发展的新征程。
长乐,素有“海滨邹鲁 文献名邦”的美誉。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滨海生态城市,奋力开创“十二五”新局面的关键时期,文化发展大繁荣必将在我市转型发展、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挥写浓重的一笔。今天,当我们再度发出向“文化强市”进军的号角时,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这是一种实力的自信,更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兴建文化场所 提高幸福指数
近日,在长山湖畔的一个新型阅报栏前,记者看到,几位市民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报栏上展示的《福建日报》、《福州日报》、《吴航乡情》等报刊。
“我经常来长山湖散步,现在更好了,散步的同时还能阅读报刊,了解更多资讯,一举两得。”正在阅报的市民郑老伯说道。另一位市民林先生也表示,增设阅报栏,让更多群众了解到更多信息,是一项利民的实事,满足广大市民文化需求。
为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我市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捐款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文化配套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文体设施建设资金4亿多元,建成了图书文献中心、南山体育公园、郑和航海馆、吴航书院等60多个富有特色的文化场馆。不仅如此,我市除对原有的旧式阅报栏进行了更新改造外,还在市区重要路口、公园等地新增设14处新型阅报栏。
富裕起来的长乐农民,呼唤更高层次的文化营养。在推进城区文化建设的同时,我市对农村文化建设也紧抓不放:在全市所有镇乡(街道)建设完善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在大部分村(居)设立了“两室三栏”(图书室、健身室、宣传栏、科普画栏、阅报栏)。近年来,全市新改扩建镇乡(街道)综合文化站1.86万平方米,新建了进士馆、廉园、少儿图书馆、陈怀皑艺术人生馆等各类文化场馆75座、各类文化主题公园200多个,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娱乐生活。连续举办五届“读书节”活动,共为市图书馆募集购书捐赠款达1600多万元。目前,我市已建成200多个乡村公园,建设了众多不同地形特色、风格特点、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自然景观,基本形成了村村有公园的格局,为村民提供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在江田广场,每天都有几百位村民随着音乐在广场上展现着各种舞姿,那壮观的场面与城区的几个大广场比起来,毫不逊色。另一边,潭头镇菊潭村文化中心广场上每天也都在上演百人激情舞蹈秀。菊潭村村民陈大姐说,以前一到晚上,大家闲下来就是打麻将,现在只要一听到广场的音乐响起,村民们就都跑到广场来了,会跳舞的在场子里跳舞,不会跳舞的在场子外看跳舞。
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群众文化馆、公共图书馆2个、公共博物馆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8个,农家书屋243家。
![]() |
![]() |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