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隔空嘴仗到微博对骂 如何反思明星骂战
http://wmf.fjsen.com 2011-10-30 16:28 来源:国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姜昆与郭德纲的微妙关系,一直是某些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像之前“姜昆宣称取缔小剧场,德云社对姜昆群起而攻之”这样的新闻,后来都被证明是别有用心的炒作。
不止姜昆和郭德纲的冲突被大炒特炒,就连霍思燕和黄奕这样的争风吃醋,网络报刊都是大篇幅可劲儿招呼,大有抓到了一个“文化事件”的惊喜。
明星的一点“糗事”为啥总能变成“特大新闻”?有人说这是明星的生存需要:新人入行,要闪亮登场;过气明星,要卷土重来;活儿不精的,戏不够、绯闻凑;正当红的,还要锦上添花。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媒体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不靠“轩然大波”,没有这样的“公共事件”,点击率、收视率怎么完成,又有谁来买报纸呢?
于是,明星们时不时出点儿狠招、下点儿猛料,把一些媒体推向了“娱乐至死”的境地。在向着点击率、收视率、发行量一路狂奔的时候,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早被抛在了脑后,而他们通常挂在嘴边的托辞是“公众需要”。
公众:围观需要高品格的“娱乐精神”
相比稍显含蓄的暗喻讽刺,言辞激烈的明星骂战似乎更为吸引公众眼球。
今年7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生在报刊上发文批周立波“让观众看到的是肤浅的思想和低下的教养”,周立波立即“粗口”微博回应:“您的语文是生理老师教的吧”,“印象中同济大学不出藏獒”。
![]() |
![]() |
责任编辑:陈楠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