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李大钊与陈独秀胡适的深厚友谊
http://wmf.fjsen.com 2011-10-20 15:40   来源:北京晚报    我来说两句

  ■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1942年5月,于四川江津病逝。

  1919年6月,陈独秀因散发反对段祺瑞政府的《北京市民宣言》传单被捕,这张传单是胡适应陈独秀之请译成英文的。听目击者所陈,胡适眼前突然浮现陈独秀在灯火中,独上高楼,撞响警钟,手撒传单的英姿。他旋即赋诗《威权》,表达对陈独秀的礼赞和对当局的愤慨。然后他赶到李大钊寓所商议,决定由他们二人接办《每周评论》,并向外界披露当局的暴行,造成强大社会舆论压力。胡适还挺身奔走各界,谋求救陈,甚至欲闯虎穴到段府理论。果然舆论大哗,连孙中山先生都出面干预,陈独秀终于获释。此时,毛泽东也在《湘江评论》创刊号上,发表《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一文,声援陈独秀及胡适,不久,又进京拜谒被他尊称为“思想界明星”的陈独秀和胡适。

  几年后,陈独秀再次在上海被捕,胡适立刻设法营救,胡适给在上海的蔡元培发电报:“请就地营救陈独秀!”在蔡元培的努力下,宋庆龄也参与到营救陈独秀的行动。胡适还在北大讲演《陈独秀与文学革命》,重申陈独秀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回应反动当局的倒行逆施。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作为总书记的陈独秀,一直把胡适视为诤友。

  比起胡适与狂飙突进的陈独秀的关系,胡适与老成持重的李大钊的关系,更为融洽和谐。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