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小道消息影响历史 看"庚子事变"背后的那些传闻
http://wmf.fjsen.com 2011-10-20 15: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二、成因分析

  上述类别的传闻之所以特别盛行,从传闻生发的一般规律与当时特定情势的结合上,即可获得解释。

  能够流布开来的社会传闻,内容上必有能让传布者关注的“重要性”,而相关信息则必处于“模糊性”(不明朗)状态。就上举京城传闻内容的涉及对象而言:义和团的兴盛作为“庚子事变”的导引性事端,其情势足以让人惊心动魄;对战双方在京畿地区军事上的胜负,则直接牵动着局势的发展方向;而清廷应对局势的措置,自然是攸关国家和臣民命运的事情,其“重要性”皆不言而喻,人们即使仅从自身的安危祸福计,对此也不能轻忽。就相关信息条件来看:义和团在京畿地区的发展犹如地冒天降,它对自己的“神异”又竭力进行舆论张扬和行为炫示,极易令人陷入迷惑难解的信息情境;而军情作为特殊信息,一般不会向外间尽实披露,何况在当时的乱局之下,真确信息渠道自会愈加阻滞;清廷政事方面,常规的信息传达本就受到窒碍,而在特殊关头,当政者较平时自然更多隐讳和故意淆乱。信息环境整体恶化,正常通联渠道壅滞难畅,遂有“京城居民,日日谣言”(佚名:《庸扰录》)的畸态怪局。

  在上述条件之下,传闻能够盛行,还与公众对相关信息在辨别和批判能力方面的缺陷密不可分。这一则是囿于公众的文化素质和认识水平,再则也取决于特定情势下的社会心理状态。以关于义和团的神秘传闻情事为例,试想王公大臣乃至慈禧太后尚且曾信实和利用义和团“神术”(绝非纯然的“政治策略”,部分也是由于“文化蒙昧”),“蚩蚩小民”对此信传又何足为怪。况且在“事变”情势下,迷乱、惶恐和危机的社会心理弥漫,更会大大削弱和障蔽人们理智地辨别和判断信息的能力。义和团不但将其宣传品广泛散播,而且附上“速传一张,免一家之灾;传十张,免一村之灾。见字不传,必有刀头之罪”(北京义和团:《增福财神李告白》)之类的警诫。“从众”成为当时一种十分突出的社会心理反应,一听传闻,“人人附合接应,一口同音,众声鼎沸”,这显然是造成传闻盛行的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