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回忆邓小平与杨成武的亲密交往
http://wmf.fjsen.com 2011-10-20 10:3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违心宣“圣旨” 豪迈释前嫌

  1967年夏,杨成武陪同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一次,毛泽东说:“文化大革命”搞了一年多了,不能再搞了,明年春天一定要结束,然后解脱老干部,接着开“九大”,许多老干部都要当代表,贺龙、邓小平、乌兰夫等人要当中央委员。说着,转向杨成武:“你把这些话报告给总理。”杨成武非常高兴,心想:混乱很快就要结束了,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快要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了!没想到,不但他们没有被解放,林彪、江青一手制造的所谓“杨、余、傅事件”,把杨成武和全家12口人也投入囹圄之中。6年半的非人折磨和迫害之后,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关怀下,杨成武终于走出牢笼。

  一天,李井泉来到北京医院看望杨成武夫妇。谈话中,李井泉谈到邓小平近期的一些情况,引起了杨成武的回忆。

  那是一段往事:在“文化大革命”之初,毛泽东想冲击一下刘少奇和邓小平。说什么中央书记处“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独立王国”等。毛泽东想叫陈伯达在党的生活会上,给邓小平提几条意见,主要是说邓小平对毛主席请示报告不够,擅自做主张等。

  陈伯达对毛泽东说:“抗日战争开始后,邓小平主要在前线工作,与他接触不多,我讲不合适,由杨成武讲比较好,他一直在前线。”

  这本来是不成其为理由的理由,杨成武和邓小平虽然都在前线,但是十多年没有见过面;更使杨成武感到莫名其妙的是,毛泽东所提出的那些意见,他都是第一次听到,怎么好由自己在会上提出来呢?当然,杨成武也不敢否认那些意见也许是毛泽东当时的真实感受。

  没想到,一个完全不妥的建议,却得到毛泽东的同意。似乎对于毛泽东来说,由谁来提出这些意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马上提出,并且最先不是由他,而是由别人提出来。

  陈伯达把毛泽东的意见写在纸上,经毛泽东审阅后,交给杨成武,说这是毛泽东要他发言的内容。杨成武感到非常为难,但是对于“最高指示”不执行是不行的。在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领导参加的党组织生活会上,杨成武只好拿着那张“圣旨”违心地发言。出于同样的情况,萧华也违心地给刘少奇提了几条意见。

  散会后,杨成武出于对邓小平的尊敬和爱戴,担心自己职低言微,怕不能引起邓小平的足够重视,又专门对他说明这些意见是毛泽东讲的,劝他认真对待,希望他去找毛泽东谈一次话,作一些解释和必要的表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邓小平当即对杨成武表示感谢,但事后并没有去找毛泽东,再一次拉开了与毛泽东的距离。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