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大学校门,查良镛便一心扑在学业上,由于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像当年读小学中学一样,成绩总是名列班上第一名。2007年5月21日,台湾政治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前身)建校80周年时,查良镛应邀回母校参加活动。他在作演讲时,回忆了自己当年在中央政治学校发奋读书的经历。他说:“自己那时算是用功的学生,每天必读一本中文书和几页英文书,中文书读的是《资治通鉴》……”在这次校庆上,他还被台湾政治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文人士子几千年来所走的一条道路,查良镛也未能免俗。他潜心求学,也是为了将来能谋得一官半职,圆他怀揣了多年的外交官梦想,以期光宗耀祖,门楣增辉。
由于中央政治学校实行军管军训,一心向学的查良镛有些反感。按校规学生必须上军训课,见到教官还得立正敬礼,学生们个个牢骚满腹。查良镛后来回忆说:“如果不是为了点名,查得不到课要受罚……我宁去图书馆钻一整天,不愿去受冤枉的苦。”
出身书香门第的查良镛自幼喜欢读书,八九岁就开始看《荒江侠女》、《江湖奇侠传》。不过,在中央政治学校的这个暑假里,他却浸淫在更有意义的两部书里,他在《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中回忆道:“抗战期间的一个暑假,大学的同学们大都回家去了,我和一些无家可归的同学住在校里。天气炎热,大太阳下除了(去仅百米之遥的花溪河)游泳,不能做其他运动,我只好在教室里埋头读书。读的是《资治通鉴》和H·G·WELLS(威尔斯)的《theoatlint of history》(《世界史纲》)。《资治通鉴》是中华书局出版的线装本,字体很大,薄薄的书本拿在手里,颇有古典之乐。《世界史纲》是大开本的插图本,既厚且重,必须摊在桌上。一面欣赏书中的图画,同时欣赏威尔斯以漂亮的文笔叙述世界史事。读得倦了,便大汗淋漓地蜷曲在窄窄的长凳上睡觉,醒来再读。长凳只有半尺来宽,就是《阿Q正传》中所说的那种条凳。睡了一个暑假,居然从来没有在梦中掉下来过。那个暑假,以中西两部精彩的历史书为伴,过得充实而快乐。”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