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柱,字振湘,号挽天。1899年生于湖南耒阳。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随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在汀泗桥战斗中身上六处负伤。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任武汉工人纠察队大队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连长,相继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进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二营营长,参加了反击国民党军“会剿”的战斗。后任红六军第二纵队第五支队支队长、纵队长,湘东南独立师(后改湘赣独立第一师)师长,红八军军长,湘赣军区副总指挥,为湘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1933年秋被调往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团第十九师五十五团团长,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红军主力长征后,任红军独立第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粤赣边军政委员会委员,坚持赣南游击战。1935年6月在江西寻乌县突围战斗中牺牲。
杨林,原名金勋,化名杨州平、杨宁、毕士梯。1898年生于朝鲜平安北道。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曾任黄埔军校学生队第四队队长,叶挺独立团第三营营长,黄埔军校第五期中校技术主任教官。1927年到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1930年回国后,任中共东满特委军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负责组建工农抗日武装,为后来南满抗日联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32年奉调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红一方面军补充师师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劳动与战争委员会参谋长,红二十三军军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一军团参谋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动员武装部参谋长。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长征途中,任军委干部团参谋长,红军大学特科团参谋长。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参谋长。1936年2月23日率部东征时,在山西石楼县贺家凹抢渡黄河的战斗中牺牲。
毛挺芳,原名毛德生,又名毛定芳。1905年生于湖北襄阳。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任叶挺独立团排长、特别大队第三队队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后调到中央军委工作。1930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央军委参谋局副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机要科科长,红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大学政治教员。1936年8月,在西康省炉霍县(今属四川)过草地时病逝。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