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刚,1905年生于江西瑞昌。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随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北伐。大革命失败后,组织领导了瑞昌农民起义,任赣西北红军游击队队长,红八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行动委员会委员,参与创建了赣西北游击根据地和蕲(春)黄(梅)广(济)革命根据地。1930年后,任红十五军第三团团长,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政委、第十一师三十二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两次反“围剿”作战。1931年10月因“肃反”扩大化,在河南光山县白雀园(今属新县)被错杀。1945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许继慎,原名许绍周,字谨生。1901年生于安徽六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导一团连党代表、连长,叶挺独立团第二营营长。在攻打贺胜桥时,身负重伤。独立团改编后,相继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参谋长、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参与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从事统战工作。1930年被中共中央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红一军军长兼前敌委员会委员,红四军第十一师、十二师师长,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皖西分会主席,率部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扩大了根据地。1931年10月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于河南光山县白雀园。1945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9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3位军事家之一。
孙一中,原名孙以悰,又名孙德清。1900年生于安徽寿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导一团连长,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在攻打武昌时,带领全营官兵奋勇作战,身负重伤。独立团改编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一营营长。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团长。部队南下作战时再次身负重伤。伤愈后,任国民党寿县学兵团团长、中共特别支部书记,积极开展兵运工作。1929年后,被中共中央派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相继任红六军军长兼前敌委员会委员,红二军团参谋长兼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校长,红二军军长,红三军(红二军团改编)参谋长兼第七师师长,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加了创建、巩固根据地的斗争。1932年5月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于湖北监利县瞿家湾(今属洪湖)。1945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