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后,毛泽东多次对朱德等人说:“去掉国家主席职务,专做党的主席,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做一些党所要求我做的事情。这样对于我的身体状况也比较适宜。”朱德长期同毛泽东朝夕相处,深知他的脾气禀性。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等人,也十分理解毛泽东的苦衷。他们在党内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和解释工作,终于使党内在毛泽东不连任国家主席的问题上取得了共识。1958年12月10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意愿,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他不作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建议的决定》。
谁是第二任国家主席的人选,毛泽东没推荐提名,只是说“让别人干”。朱德看了中央书记处送来的第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国家领导人候选人名单后,明白了中央的意图。1958年12月29日,朱德提笔给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写了一封信,言辞恳切地要“小平同志转书记处同志们:我提议刘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候选人更为适当......至于我的工作,历来听党的安排,派什么做什么,祈无顾虑。”以后在一系列公开和私下场合,他还多次说过自己比毛泽东年长七岁,由他接替毛泽东任国家主席不符合情理,更不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并再三坚持举荐刘少奇。中共中央接受了朱德的提议。于是,中央全会一致同意刘少奇为中共中央向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国家主席候选人,而朱德为委员长候选人。
1959年4月5日,邓小平在八届七中全会上代表政治局作了关于国家机构人事配备方案的报告。对于决定提名刘少奇为国家主席候选人,他作了这样的说明:“国家主席有好几位同志可作,如朱德同志,如党内几位老同志,都可以作,但是大家考虑的结果,以刘少奇同志担任这个职务,比较更为适当些。国家主席不单是一个很高的荣誉职务,而是有一些相当具体麻烦的事要做。例如出国、会谈、接待等等。所以,以刘少奇同志的能力和资望,以他现在在党内所负的责任,出面兼任国家主席职务,是比较好的。”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