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预料 乾隆生前何以不整治和珅
http://wmf.fjsen.com 2011-10-17 10:24 关玉生 来源:新华副刊
我来说两句
仔细想一想,也真是该和珅发迹。偌大的一个朝廷,流利的掌握四种语言的人,他不见得会为官;会为官的人呢,他又不见得能流利的掌握四种语言。两者都精通的呢?诺大的乾隆朝只有一人——和珅。
二、外交事务:不辱使命。
正是因为如此,和珅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出任理藩院尚书,总理清政府的外交事宜,他都出色的完成了外交使命。
早在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当时还是吏部侍郎的和珅就在朝鲜使者的心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据朝鲜使者记载:“皇帝乘马执鞭过臣等所望处,间不过五、六步。顾谓侍臣曰:彼是乾隆使臣乎?有一黄衣者对曰:‘然矣’,衣黄者闻是吏部吏郎和珅云。皇帝遽曰:‘通官前来’。则衣黄侍臣谓通官曰:‘使臣何为起对?’皇帝笑曰:‘朝鲜礼法。例如此矣。’”此次后,和珅与朝鲜使者接触频繁,以至于我们在朝鲜使者的多种记述中经常可以看到和珅的名字,成为我们现在了解和珅的一份很重要的历史资料。
在和珅的外交事务中,最为有名的便是与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斗智,后面我们还要提到。
和珅非常清楚的知道,乾隆皇帝毕竟是一代名君,在他面前展现才华,并不仅仅是靠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就能实现的,必须要拿出真实才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无人能敌,那样才能真正打动乾隆的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成为和珅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五项基本条件。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