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乱摊派,“乱”在何处
http://wmf.fjsen.com 2011-10-12 11:00  戎国强 来源:钱江晚报    我来说两句

  近来,一些人在谈论一个似乎是过时的话题:乡村传统社会结构及乡村传统道德的解体,话题中还包括一类过时了的人物:乡绅。在传统乡村社会,乡绅是维系乡村习俗、道德的主要阶层和纽带,也是“清议”的乡村知识分子。他们不是官,但有时比官还有威望,官员要在乡村贯彻一些事情,还需要借助乡绅。革命之后,乡村传统社会结构被改变,乡绅渐渐地消失乃至绝迹。

  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的一篇报道:山东鄄城县彭楼镇几个村子决定造一栋教学楼,预计投资100万。需要各村自己筹资25万。郭北口村的100多个孩子,因为家长没有按照要求“自愿”捐款,村干部就进入彭楼镇何庄完全小学,让校长停了这么多孩子的课,不交钱就不准上课。报道的着眼点是“乱摊派”,但是,如何“乱摊派”,以什么行为方式“乱摊派”,不能忽略。

  在讲究“敬惜字纸”的传统社会里,学校是有一定神圣性的地方,一校之长,更是当地有威望、受尊敬的人物。乡村官吏可以随意指使校长,干预学校事务,跟佛头着粪无异,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村干部可以叫校长停学生的课,校长居然也服从了,说明对文化、教育的敬畏,在一些地方的乡村(不限于乡村)已经成为历史。“乱摊派”,其中包含了诸多的“乱”:行为失范背后是秩序失范,秩序失范背后是价值观混乱。造教学楼是为了发展教育,而发展教育又是以辱没教育的手段来推行,真正是怎一个“乱”字了得。

  鄄城县彭楼镇的“乱摊派”,不是第一例,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例。这类现象的频频发生,说明在一部分官员心目中,已经没有比实际利益、比钱更高的价值尺度。“二奶”现象也可以作如是观:即刻的、“切身”的现世享受就是一切,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