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华急忙打电话给弟弟,黄一中闻讯赶来,算是保住了这两个箱子。“单单祖父国葬的照片就很长,大约有几十米。”黄建舲记得。然而,文革中红卫兵搜走了这两个箱子。如今“片纸无存”。
“可怜啊。”黄建舲眼泪打转:“黄兴去世,只有20岁岁的黄振华,在葬礼上用手不停摸着爸爸的头,那一张照片曾令全体国人肝胆俱碎”。
谁也未曾想到,当年一别,黄一中和黄振华再次见面,要在35年以后。
和兄长黄一欧紧随父亲参加革命不同,黄一中被黄兴委以了“家中小男子汉”的角色。黄一中出生于1901年6月,黄兴1903年到1904年在长沙活动时,他还只有两三岁。
再次见到父亲时,他已经十一岁了。因为父亲和兄长四处奔波革命,家里的重担很早就交给了黄一中。
当时,黄一中虽然年幼,黄兴却完全让他当家。“祖父写信,给父亲通报自己在国外的情况,并且还和他商量老家搬家事宜,”并且承诺今后也带他出国留学。
1914年,黄一中和奶奶、母亲还有小妹来到日本,和黄兴团聚。不到两个月,黄兴就去了美国。在异国他乡,一家四口更需要倚仗黄一中。
两年后,病重的黄兴电喻黄一中,要求他在母亲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带奶奶、母亲和妹妹回国。当时廖淡如已经怀孕数月,奶奶年事已高,妹妹才两岁。15岁的黄一中硬是把这一家老小从日本带回了上海。
“也许是因为年少时的经历,父亲后来在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很像外国人。他要求孩子独立,我们读书、结婚等等,他一概不管,大约全是受祖父的影响。”
回国后不久,黄一中又返回日本读书,最后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他是廖承志的学长,还曾帮助廖学过法文。
北伐战争结束后,黄一中从日本归国。在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担任参事。其后,又出任过内务部统计司司长。
“抗战时,总说四万万同胞,这数字就是我父亲最先统计出来的。”有一次,黄建舲还专门问过,当时中国也没有户口、兵荒马乱的,这数字如何而来?“父亲告诉我,是从每年盐的消耗量倒推出来的,因为每个人每天吃盐是有限度的。”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10-10金榜山社区组织居民群众参观辛亥革命邮品展
- 2011-10-10把辛亥革命伟大精神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强大动力
- 2011-10-10闽九大辛亥家族捐91件珍档 以此特殊方式纪念先辈
- 2011-10-10榕多形式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百年光辉永存
- 2011-10-09百年复兴忆辛亥 两岸携手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