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和孙中山的主张基本一致,最大的分歧就是中华党。”父亲对黄建舲说,“1914年,袁世凯篡权后,孙中山为了拯救革命,决定组建中华革命党。孙中山忧于下属不听指挥,无法从事革命行动,遂制定出一个规矩——凡入党者,都必须按手印,发誓对他效忠。黄兴对此非常反对,没有参加。”
此后,孙中山便写信劝黄兴病休两年、彼此不谈公事。“祖父照办了,便把军权、政权交给了孙中山。但他在美国期间还是不忘宣传革命”。当时,甚至有人找黄兴希望能组建新党,都被他严词拒绝了。
一直以来,黄兴在革命党人中声望卓越,时有“孙氏理想,黄氏实行”之说法。1911年10月10日,因计划泄密,武昌起义提前爆发。湖北军政府及宋教仁等人,急催正在香港筹款的黄兴赴武昌主持大计。
黄兴抵达后,军政府派人骑马举着上书“黄兴到”三个字的大旗,在武汉三镇革命军控制区跑了一圈,革命军顿时人心大振,黄兴的个人声望可见一斑。
在这次罕见的交谈中,一向拙言的父亲对黄建舲说:“我觉得黄兴在革命上的功劳,比孙中山大。因为孙中山一直在海外,对于国内的情况并不熟悉”。
自此,黄兴在孙女黄建舲心中,慢慢清晰起来。几十年后,黄建舲更是专心研究起黄兴的生平来。
“我觉得祖父真是心胸开阔,不为私利。”黄建舲说,“在辛亥革命前的几次‘倒孙’风波中,祖父也坚定地拒绝了名利的诱惑”。
1909年,陶成章等起草《孙文罪状》,对孙中山发难,要求改选黄兴出任同盟会总理。黄兴极力进行抵制,在信中表达了“陶等虽悍,弟当以身力拒之”的态度。
年轻的黄兴,对于天平天国的历史颇有兴趣、读了不少著述,影响他最大的就是洪秀全和杨秀清的内讧。他后来说:“我读史至此,不觉气愤填胸,为之顿足三叹。”军中的争权夺利,黄兴最是痛恨。早年,黄兴曾经给胡汉民信中专门说到:“名不必自我成功,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10-10金榜山社区组织居民群众参观辛亥革命邮品展
- 2011-10-10把辛亥革命伟大精神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强大动力
- 2011-10-10闽九大辛亥家族捐91件珍档 以此特殊方式纪念先辈
- 2011-10-10榕多形式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百年光辉永存
- 2011-10-09百年复兴忆辛亥 两岸携手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