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400年前的矿难:开矿令汤显祖辞职 太监催逼致祸
http://wmf.fjsen.com 2011-10-08 17:29   来源:沈阳日报    我来说两句

  北宋时金矿开始官办

  根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丰年间,遂昌金银矿已开始官办,矿区已达到相当大的生产规模,《宋史·地理志》里也明确记载:“遂昌有永丰银场 ”,年产银3至8万两,这个被掩藏的矿洞很可能就是1000年前北宋时期著名的永丰银厂的一部分。如果从初唐算起,到明代结束,那么这个矿洞的开采年限就足足有1000多年。

  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陈少华,那就是,探矿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就是在今天,人们也需要动用很多科技手段才能找到金矿。那么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古人在莽莽的大山里是怎样找到金矿的呢?通过拜访专家,陈少华对此也有了基本的认识。

  原来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找矿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了一套理论,比如说对于找矿标志,它有植物标志,就是说山上有什么植物,下面就有什么样的矿;也有矿物标志,如岩石标志等。

  根据这样的认识,陈少华在矿洞里,找到了一种被当地人称为“黑焦石”的矿石,它是金矿脉的伴生矿物,所以他推测,正是找到了这种伴生矿,古代的采矿工人才能始终沿着富矿脉进行开采。

  这个古矿洞暴露之后,测量人员到里面进行了详细测量,古矿洞深170多米,长150多米,最宽的地方有13米,整个容积有10万立方米。

  从老洞的整个结构来看,采矿是由上而下进行,而且始终是沿着富矿脉进行开采,这说明古人识矿能力已经很强,对矿体的分布也比较了解,据地质推算采空区已出矿石约35万吨左右。

  矿洞内尚保留部分堆积废石的平台和不规则的矿柱,这些矿柱可以防止矿洞顶部矿石的坍塌,保证了这个巨大空间的安全,也说明古人有了明确的安全意识。既然古人已经有了明确的安全意识,那么这次大塌方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