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佛都金陵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组图)
http://wmf.fjsen.com 2011-09-29 16:00   来源: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四、皇家寺塔

大报恩寺 一八四三年阿罗姆绘制

  南京的寺塔建筑,始于三国,南朝达到极盛。所谓“四百八十寺”只是概数,据记载“钟山帝里,宝刹相临;都邑名寺,七百余所。”明清时期,金陵仍有许多寺庙。据《金陵梵刹志》记载,明代南京有灵谷寺、报恩寺、天界寺三大刹;栖霞寺、鸡鸣寺、静海寺、弘觉寺、能仁寺五座次大刹;清凉寺、瓦宫寺等32中刹以及华严寺、天隆极乐寺等128座小刹。

  南京寺塔中,最出名的当属明初在南京城南古长干里所建的大报恩寺。该寺原址有建于吴赤乌三年(240年)的长干寺及阿育王塔。在明初之前,其原址及周边地带,曾有历代官方及皇家敕建的许多寺塔,包括宋长干寺及塔、宋天禧寺及圣感舍利塔、元慈恩旌忠教寺和慈恩塔等,多次毁坏又多次重建。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明成祖以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为名,敕工部依照皇宫大内的建筑规制重建寺院,赐额为大报恩寺,实则纪念其生母碽妃。工程由郑和徐忠为总监工官,先后动用全国征集的良匠军工达10万人,历时17年建成。仅建塔花费的钱粮银就达248万多两。大报恩寺在当时为江南三大寺之一,是全国最大的讲寺,并一度成为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僧录寺所在地。当时佛教的十大宗派在寺内都设有讲座,供僧徒任意选修。

  大报恩寺周长达9里13步,内有金刚殿、左右碑亭、天王殿等殿阁20多座,画廊118处,经房38间,规模极其宏大。寺中还种有郑和自西洋带回的五谷树等奇花异草。被明成祖赐名为“第一塔”的大报恩寺琉璃塔,高约78米,9层8面,外壁用白瓷砖砌成。塔内外置长明灯146盏,几十里外可见,当时人赞“白天似金轮耸云,夜间似华灯耀月”。此塔开了世界琉璃宝塔的先河,“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寺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明末张岱称之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代表着中国历史上极高的建筑艺术成就。16、17世纪,大报恩寺琉璃塔被称为中国瓷塔,与古罗马大斗兽场、古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意大利比萨斜塔等并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

  明清鼎盛时期,大报恩寺范围达“九里十三步”,曾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辖领城南一带次大刹二座,中刹十四座。清咸丰六年(1856)大报恩寺、塔毁于太平天国兵火,寺院变成废墟,其遗迹仅存永乐和宣德所立的南北两座御碑,以及香水河桥等遗迹。

  五、瘗藏圣物

  释迦牟尼佛茶毗后,其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建塔供养。阿育王即位(前273年—前232年)后,重新分佛舍利供奉,使其流传东南亚及中国。南京供奉佛舍利历史悠久,也是中国历史上瘗藏圣物最早、最多的城市。

  中国佛塔之祖是洛阳白马寺塔,建于东汉,而中国之有佛舍利塔——阿育王塔,始于三国吴时建康。孙权建造建初寺并阿育王塔,供奉康僧会请得的舍利,开始了南京先后10次瘗藏圣物的历程。

  东晋孝武帝宁康(373—375)中,僧人慧达(刘萨河)至京师建康,在长干塔下挖掘得三石碑,中央碑覆中有一铁函,函中又有银函。银函裹金函,金函裹有三舍利,又有一爪甲及一发。发神长数尺,卷则成螺,光色炫耀。据《南朝佛寺志》卷上记载,慧达“复于其地建寺,造三级塔,遂称其寺为长干寺。梁时大加兴建,号为阿育王寺”。

  刘宋元徽三年(475年),僧人法献西游于阗,在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一带得到了佛牙舍利一枚,秘不示人达15年之久。临终前,才将佛牙献出,藏于南京上定林寺的佛牙阁里,广受四方佛徒朝拜。历经隋唐和五代,这颗佛牙被辗转传到北方的燕都(今北京)。辽咸雍七年(1071),佛牙被安放在北京西山灵光寺的招仙塔内,深藏在塔基之下。1900年,“八国联军”的炮火将招仙塔轰毁,邻近的灵光寺僧人在整理宝塔瓦砾时,在塔基下发现佛牙。此后,佛牙便一直供养在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塔里。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