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省外动态 > 正文
浙江湖州市文明办主任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http://wmf.fjsen.com 2011-09-27 11:06   来源:湖州市文明办    我来说两句

    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重要目标。因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在习惯养成,不断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力图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加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分析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基本情况,分析形成原因,提出积极有效对策建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我市现有18岁周岁以下未成年人405852人,占全市总人口15.66%;未成年人在校生共计392551人(包括农民工随迁子女49710人),其中就读托幼儿园72369人、小学160116人、初中94441人、普高41968人,中等职业学校23657人,09年全市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升高比例为98.20%。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发展问题和社会矛盾也逐渐表面化。新时期的未成年人,也就是我们经常称呼的“90后”、“00后”青少年,思想还不够成熟、价值体系和人生观、世界观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同时,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但也为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腐蚀了未成年人的心灵。因此,未成年人养成教育事关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和人民的切身的利益,更加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不仅仅是历史交给我们这代人的任务,更是贯穿整个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养成教育的基本要义。“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养成教育”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多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知、情、意、行”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简言之,养成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在《辞海》中解释为:“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个人和集体生活的安排,不良习惯则起有害影响”。英国哲学家弗•培根在《随笔集》中曾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习大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有效载体。

  3.养成教育的国内外研究。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行为养成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对加大了对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惟诚指出:“人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强调:“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在关于《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中阐述:“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前苏联心理学家们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系统地研究了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特征,认为小学儿童的完整品德是在学校中遵守明确的道德要求、准则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他们强调儿童道德习惯的养成在儿童个性形成与品德发展中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我市未成年人成长需要,结合我市实际,用新的视角对我市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做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