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记忆中的那轮团月
http://wmf.fjsen.com 2011-09-21 17:51  林光谊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已经记不得有多少年没有仔细端详过那轮中秋的月亮了!不知道是俗务的羁绊还是心境的浮躁,总觉得现在的自己似乎少了份赏月的雅兴,今晚祝贺中秋佳节的方式还是照例一样,在胡吃海喝杯筹交错中度过!除了吃文化在源远流长外,好多传统习俗似乎都在渐渐的式微,这不知道算不算是现代人的悲哀?

    想想儿时的过中秋,那是何等的快乐!

     记得中秋那天,太阳刚刚下山,家里便已经开饭,晚餐自然比平常来的丰盛些,但我们更关注的是中秋月饼。匆匆吃几口饭,便早早地和哥哥姐姐们飞快跑到老家土木房子三楼那木板铺成的凉台上。母亲早已把一块刻有嫦娥奔月图案的油纸包的福安月饼盛在碗碟上,安放在凉台正中央,大家围着月饼席地而座,仰望苍穹,翘首期待月亮快点爬上来!因为母亲交代,月饼是要在和月亮比大比圆后才可以享受的。

    闻着月饼散发出的酥香,却不能马上享受口福,那心里可真是叫急……。终于,熬到月亮缓缓上来,大家埋怨它来的太迟后,便齐声扯开嗓门放声大喊(唱):“月呀饼啊,你月大啊,我饼大;你月圆啊,我饼圆,……”;“月光光,揪窟窿;窟窿深,浮天星;天星浮,得头牛;牛转头,得头猴……”稚嫩的童谣在清朗剔透的天空传扬回荡。喊累了,大家又纷纷对月饼和月亮究竟谁大谁圆发表高见,最终达成共识,月饼和月亮一样圆不一样大。那时的月饼在我们的心目中总是太小,因为一块月饼要分成四份甚至八份,怎么够早已垂涎已久的我们享用呢?于是总嫌月饼小了些;小心地舔几口月饼后,剩下的用油纸包上,谁也不舍得让月饼的美味一下子消耗殆尽,节省的人可以享受好几天,连包月饼的弥漫着诱人的油香的油纸也舍不得丢弃!

    吃完月饼,母亲说,大家要出去走走,名唤“走月”, “走走月”就可以没病没痛,幸福健康。一向严厉的母亲难得放松我们的机会,大家便呼朋引伴来到晒谷场,跑到大溪边。溪边真是好去处,放眼望去,温柔的月光给满是鹅卵石的河床披上一层柔曼的轻纱,人像是在梦幻中行走。走到哪里,月亮跟到哪里,总是不离不弃。月亮越走越明亮,人越走越畅快。和几个淘气包一起爬上满载月华的小船,竹篙一点,静静流淌的溪面瞬间泛化成片片鳞光,向远处更远处荡去。泛舟雾气氤氲的月夜,在星辉斑斓中嬉戏,真是应了“霁月光如练,盈庭复满池”。月光下的景致和心情一样的美!《再别康桥》中的徐志摩撑一支长篙,寻的想必也是中秋月梦吧?

    溪边归来,肚子有些饿了。没关系,晚上是规定可以偷人家东西吃的。当地俗称“摸秋”,可能是孩子们为了原谅自己所干坏事而编造的习俗吧?于是,路过下湖果园时,年纪稍大的便争先恐后爬上柚子树或柴梨树欢快地采摘,年小的在下面接着。柚子或柴梨有时会砸在小脑袋瓜,但心里却痛的快活。一些有特别想法的会特意去偷摘个南瓜或者豆子之类的。据说,偷摘南瓜和豆子代表瓜熟蒂落,可以生出硬朗结实的男孩;南瓜和豆子我们有时也偷摘,但断没有那层目的,否则会让小伙伴笑破肚皮的。总之,中秋晚上一定会满载而归的,节日晚上山里孩子的肚子是绝不可能挨饿的;特别爽的是虽然偷了好多东西,却一点也不怕主人或自己父母的责骂,据说人家越骂,我们这些“小偷”就越吉利;第二天,确实有些女主人责怪我们下手太狠,心痛被偷得太多忍不住开口骂的,不伙伴们更是心花怒放。我不知道这“摸秋”是谁出的好主意,但对于那时的孩子而言,真是一件妙不可言的快活事。

    吃饱了肚子,又来了精神。因为此时那“溜滑落”声早己响彻村里的大街小巷。“溜滑落”就是数人拽着一人,一人双腿顶着一块扁平的鹅卵石在鹅卵石的街道上溜滑。与记忆中,村里的老光棍陈宗利最热衷于“溜滑落”这一游戏,且技艺高超。能被他推着滑溜,便是中秋月夜的荣光。只见他娴熟地推着一个斜躺着的少年,少年双脚踩顶着一块大小适中的光滑石块,左弯右拐,迅速前行;大家竞相效仿,于是全村街头巷尾都鸣响着石块撞击的声音,如排山倒海,似万马奔腾,很是壮观与震撼。到今天我还是不明白中秋节当地这一活动不知起于何时?为什么要搞这一活动?应该是为了驱魔避邪吧?我猜想!

    吃饱了,玩够了,母亲便呼唤我们回家休息,在床上,兴奋的我们还会就中秋晚上快活事说个没完,在大人的呵斥声中孩子们才甜美地进入梦乡……。2011年中秋之夜 (林光谊)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