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
赵元任(1892~1982)是国际著名的语言学家。他既当过“全美语言学会”的会长,又被人称作“中国语言学之父”,他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物理博士,却改行当了语言学家。赵元任能说三十多种方言,外文不错。他自己说:“在应用文方面、英文、德文、法文没有问题。至于一般用法,则日本、古希腊、拉丁、俄罗斯等文字都不成问题。”在研究院赵元任开的普通演讲有:《方言学》和《普通语言学》等;指导专题研究的范围是: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等。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是其第一大弟子。上个世纪50年代,有人建议把古代文献“译”成拼音。赵元任在1957年8月编了个故事《施氏食狮史》登在报纸上:“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举重若轻,不战而胜。这和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语文考试,陈寅恪出上联“孙行者”,要学生对下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赓续传统 期待再现辉煌
清华研究院虽然仅存在短短四年,却开创出一股研究国学的新风气。研究院四届共毕业74人,其中50多人成为我国20世纪人文学术的中坚力量。且导师言传身教,弟子奉行不渝,精神一脉相承。如刘节“文革”中以代替陈寅恪挨批斗为荣、蒋天枢暮年呕心沥血整理陈寅恪文集,草蛇灰线,伏笔早存于清华园中矣。
80年后,2009年11月1日,清华大学第二次成立国学研究院。新的国学研究院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研究为主。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传统,以编纂刊物、丛书,举办讲座为形式。尽管“四大导师”已不能重现,学术神话无法复制,但人们希望清华国学研究院能够赓续传统,再现辉煌,仍在情理之中。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