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学研究院里有“四大导师”
http://wmf.fjsen.com 2011-09-20 15:14 陈长林 来源:海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清华学校国学研究会俱乐部。
陈丹青油画作品《国学研究院》。从左到右分别为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
文/陈长林
清华国学研究院是1925年与大学部同时成立的,延聘既有精深学养,又有世界眼光的名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等人正是据此标准得以设帐清华,传承国学。于是,梁、王、陈、赵“四大导师”集体亮相,辉煌过后,终成绝响。
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因他留美回国后一直服务于清华,被誉为清华“终身校长”。长校之初,他就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梅校长到校视事召集全体学生训话》),至今仍被时贤奉为至理名言,不刊之论。
梅贻琦这番话虽然是他上世纪30年代才说的,不过,人们有理由相信,在20年代他担任清华教务长,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打交道期间,感性认识日积月累,金石之言早已话到嘴边。
清华国学研究院是1925年与大学部同时成立的。当时清华正在筹备改办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是改办大学的内容之一。此前,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已相继成立国学研究所,胡适曾多次建议母校清华创办类似机构。而重视中国文化和国情知识研究,可以减轻社会舆论对清华“洋奴学校”的责难。1925年2月12日,研究院筹备处正式成立,吴宓被任命为筹备处主任,延聘名师。吴宓表示,研究院教授讲师须具备三种资格:(一)通知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二)具正确精密之科学的治学方法;(三)稔悉欧美日本学者研究东方语言及中国文化之成绩。既要有精深学养,又要有世界眼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等人正是据此标准得以设帐清华,传承国学。于是,梁、王、陈、赵“四大导师”集体亮相,辉煌过后,终成绝响。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