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奉献精神闪耀中华大地
“真没有想到,总书记亲自给我们回信了!”今年5月13日,正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支教扶贫的张振东,收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这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手捧来信,惊喜万分。
12年来,北京大学组织一批又一批在读研究生深入西部地区基层一线开展支教扶贫活动。这些支教研究生不怕艰苦,竭诚奉献,为推动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志愿精神改变中国。近年来,“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敬老爱老志愿服务、西部文化建设志愿服务在全国城乡蓬勃开展,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显著标志和重要推动力量。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青年志愿者们用微笑迎接八方宾客,用奉献助推精彩奥运,用汗水赢得众人称赞,用收获完成人生答卷。
世博会上,有8万名园区志愿者、10万名城市志愿者和200余万名社会志愿者参与世博志愿服务。
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共计59万名志愿者投身其中,构成了亚运会史上最庞大的志愿者队伍。
在大灾大难面前,来自民间、集中爆发的志愿精神,同样诠释了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20万人次志愿者到灾区帮助抗震救灾;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不到一天,志愿者就成为救援大军中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动下,各地各部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从人民群众愿望出发,精心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国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超过3124万人。
凝聚道德力量,共建和谐家园。
人们正欣喜地看到,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我国正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全民族素质得以提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初步形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在顺利推进。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09-19厦门纪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纪要》10周年
- 2011-08-31长泰县妇联:发挥部门优势助推公民道德建设
- 2011-08-08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 2011-04-19武平公民道德建设协会“五个一”提升公民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