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陈祖康与黄埔军校校歌由来
http://wmf.fjsen.com 2011-09-19 09:45  卢如昌 来源:新华副刊    我来说两句

  文/卢如昌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本校精神,发扬本校精神。”多么雄壮而铿锵有力的军歌,这就是黄埔军校的校歌。

  (一)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建立。不久,该校本部颁布了一首校歌,并在军校和社会上广为传唱。

  1926年11月,共产党人熊雄(字披素)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主持该校的政治教育工作。是时,军校第4期学生2600多人已毕业,奉命分途开赴北伐前线,第5期学生2600多人正在校学习。随着革命势力不断发展和壮大,北伐军捷报频传。全校师生情绪高涨,校内充满浓厚的革命气氛。熊雄高兴地看着眼前的这片大好形势,心情也十分激动。同时,他也为军校缺少一首好的校歌而感到遗憾,特别是在举行全校集会和大型活动时,没有好的校歌较难调动起这些青年学生的情绪。于是,熊雄想让军校少校政治教官陈祖康试作一首新的校歌歌词。

  (二)

  陈祖康,字绍文,号宜安,1901年生,福建省漳平菁城人。他的家庭是一个殷富之家,亦是一个书香世家。1916年(民国5年)入龙岩九中读书。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当时,熊雄也赴法国勤工俭学,与陈祖康同在巴黎西郊圣日尔曼公学补习法语。1923年,熊雄介绍陈祖康加入共产党员赵世炎、周恩来等组织的中国少年共产党(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4年获得乌灵大学理科硕士,次年获法国西方工学院土木工程师职称。被该校聘为助教。陈祖康在1924年获法国马赛大学理科硕士学位,1925年夏又毕业于法国西方工学院,获土木工程师证书,并被聘为该院的助理教授。在留法期间,由熊雄介绍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6月转为中共党员)。

  1924年春孙中山在黄埔创建陆军军官学校,俗称黄埔军校,委任蒋介石为校长。6月16日举行首期开学典礼,录取新生499人,孙中山核定校训为“亲爱精诚”,并以“革命军的基础在高深的学问”为题发表训词,奠定国民革命军的坚实基础。

  陈祖康与熊雄(又名披素)是留法时的同学,熊雄先于陈祖康回国,在黄埔军校经周恩来推荐,继周恩来后任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多次去函去电,请陈祖康返国参加革命,陈祖康遂辞去西方工学院的教职,于1926年春离法回国。同年冬由熊雄介绍来到广州任黄埔军校少校政治教官。由于受家庭影响,陈祖康从小爱好文学。又因他曾受业于名师陈步韩和刘岑仲,打下深厚的国文基础,尤擅长写诗。

  1926年秋,黄埔军校第五期开学。一天,熊雄找到陈祖康说:“到现在,五期已经开学了,学校万事俱备,惟校歌尚付阙如,似乎有些说不过去了。政治部方面大家都认为你对诗歌独具专长,要你撰写一篇校歌的歌词,请你立即动笔。”接连几天,陈祖康一直冥思苦想,写了又撕,撕了又写,始终未能满意。有一天早晨,他信步江边,望着眼前奔腾而过的珠江,犹如革命洪流滚滚向前,一发不可阻挡。回过头来,军校的练兵场上红旗招展,与刀枪交相辉映,军号声和喊杀声此起彼伏。看到这一派生气勃勃的革命气氛,陈祖康不禁思潮汹涌,豪气顿生。回到宿舍后,他挥笔写下了一段歌词:

  怒涛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做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

  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

  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陈祖康将歌词拿给熊雄看。熊雄连声赞许,请少校音乐官林庆梧谱曲。不久,陈祖康离粤赴闽,校歌有否被采用陈祖康不得而知。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