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同脉两岸一家——漳平连姓与台湾连姓的渊源关系
文/卢如昌
自古以来,海峡两岸人民就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早在130年前,就有中国大陆先民入台生息繁衍。而在这些大陆的先民中,以闽南人为数最多。
据《百家姓》记载,连姓始于春秋齐国的大夫连称。春秋时期,齐国大夫连称、管至父等人趁齐襄公打猎的时候将他杀掉。并立公孙无知为国君。此举引起了别人的不满。不久,连称和公孙无知都被大夫雍廪杀死。连称的子孙逃到国外后,就以连称的名字为姓氏,称为连氏。连舜宾,宋代人。他十分富有而不吝啬,把大半财产分散给贫苦乡人。他专心教导的两个儿子连痒和连庶后来都中了进士,并都以忠孝闻名于当时。
连氏历史源远流长。连氏始祖,始出山西上党,据漳平连氏族谱记载:自唐朝开成元年(公元832年)开始,连氏从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县)播迁福建,连谋入闽徙居福州连江,成为连氏入闽开基始祖。后裔连仲英移居大田魁城。元至正年间(1341—1368),连正臣携子连小五、连小六从龙溪魁城蛟龙井迁居龙岩和睦里白泉社(即现在的漳平市新桥镇白泉村),明初世居和睦里,明宣德间明迁徙感化里,后设县属漳平县。连氏家族在此创立家业,繁衍生息。散居新桥镇的秀枝头村,溪南的大山村,赤水的香寮村,吾祠的厚德村等地。传到第3代连法进的子孙开往长泰、永春等地发展。为了奉祀祖先,发扬祖宗功德,连氏的后代在祖居地白泉村的莲花盂兴建一座壮观的连氏祖祠“龙安堂”,供奉开基祖连小六公,大厅对联写着“自魁山分派以来伟清奇动考今名朽;由连盂肇基之处报功宗的子孙祀典”。现在这座祖祠“龙安堂”还保持完好,祭祀香火绵延不绝。从连氏入闽始祖连谋到十世孙连四八(连法进),连氏五代人住在漳平和睦里白泉村,时间跨越100年,标志着连氏在福建站稳了脚跟,也是连氏在福建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从长泰、龙海迁移到台湾的连氏宗族其始祖是居住漳平的孙连四八(连法进)。据长泰县《江都连氏族谱》记载: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949年),连谋的十世孙连四八(连法进),连法进生二男,长子连垒,字襄德,居江都社,次南往永春。长子连垒因躲避“沙县、龙溪之乱”,扶母入长泰,于江都的崎岸定居。连法进为长泰连氏开基一世祖。从此,连氏家族就在江都一带生息繁衍,蔚为望族。
由于到江都当垫师之故,连垒又从崎岸迁徙江都,连垒生有三男,长男连佛保,字时冲;尾男幼殇,次男连时崇则留居长泰江都社。长男连佛保往龙溪二十九都马崎社居住(今龙海市长州村马崎村)。连佛保成为龙溪(现龙海市)马崎社的连氏开基始祖。马崎社旧称为柳营社。台湾台南县急水溪畔,也有一个柳营乡,连姓在当地是一大望族。台湾柳营乡和龙海市马崎村(柳营社)是同一个祖宗,都是马崎村开基始祖连佛保的后裔。马崎村在村中央有连氏宗祠一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宗祠厅堂上悬挂“思城堂”,大门匾“连氏宗祠”,撰有对联“前起龙山佇看凌空在迩,后环珠水快见照象连翩。”该祖祠为台湾著名爱国史学家连横、资政连震东、国民党原主席连战家族迁台前的家庙。
连垒长男连佛保之后裔的连兴位,于清朝康熙年间三十五年(1696年)渡海过台湾台南一带(台湾台南小脚腿)定居。其宗族又向台北、基隆、苗栗等地发展。后代枝繁叶茂,名人辈出,其中最有成就的堪称连横家族。此后长泰江都社的连时崇后裔又不少人陆续迁去台湾定居。从长泰江都社迁居龙海马崎村的连佛保之后的连兴位,是连氏开台始祖,连佛保子孙开基马崎村已有500多年,传22世。子孙繁衍漳州龙文区、龙海石码、榜山、漳州圆山、厦门白石、漳浦、广东及台湾等地,统称“霞漳连氏”,奉宋学士南夫为鼻祖,佛保公为始祖。生于1878年的台湾著名爱国史学家连横,(又名连雅堂),是晚清明初一代大儒,早期加入同盟会,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诗乘》、《大陆诗草》等著作。其中,《台湾通史》一书以大量的史实,记载了大陆、台湾人民一道披荆斩棘开发台湾的历史,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连横的夫人在后序中说:“台自开辟以来,三百余载,无人能为此书。”章太炎读《台湾通史》后称赞连横“此英雄有怀抱之士也。”《台湾词典》则从语言方面论证了台湾与大陆的血脉关系,提出台湾“语言多沿漳泉。”在连横的一生中,始终对故土怀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先后五次返回祖国大陆求学、工作、旅游。1933年,连横移居上海,后来病逝于沪。其子连震东(曾任国民党中常委、总统府国策顾问),其孙连战(曾任国民党主席)是连兴位第七世、第八世第九代裔孙。于1936年出生于祖国大陆,1945年随父返台,后步入政界。现为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
据连震东先生所撰《连雅堂先生家传》:“我始祖兴位公,生于永历三十有五年,越二载而明朔亡,少遭悯凶,长怀隐遁,遂去尤溪,远移鲲海,处于郑氏故垒之台南,迨先生已去世”。长泰江都社中修建了连氏祖祠,连氏先辈把祖祠命名为“瞻依堂”,以寄望后裔登斯堂而兴瞻仰依慕之情。瞻依堂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堂前有“三川门”,后有“退台阶”。并撰写对联曰:“源头由和睦,和睦千秋;典额树瞻依,瞻依百世”。祖祠以瞻依命名,是为了让子孙登斯堂而瞻仰依慕之情,毋忘先人创业维艰,联嵌“和睦”,语意双关,是为了勉励后辈见此联铭记始祖故里(漳平和睦里),敦宗睦族,永葆宗族血肉亲情。由此看出,连氏家族对祖籍地漳平和睦里的崇敬之情,他们认为同根同脉,连氏的根就在漳平和睦里。并将漳平和睦里看作连氏源头。
目前台湾百大姓中连姓家族人口居地五十三位。寻根觅宗,源远流长。据考证台湾连氏家族和江都连氏及延伸至漳平连氏同系一脉。台湾连姓家族的根源主要来自长泰江都社、龙海马(龙)崎村,但长泰、龙海的连氏始祖是漳平和睦里白泉村的连法进,血脉相承,且枝繁叶茂。
“岁月长流,不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云天阻隔,难断两岸同胞骨肉深情。”现今,台湾居民中有一大部分人的祖籍地在福建闽南一带,他们仍然讲闽南话,生活中保留着闽南的风俗习惯。由此可见,闽台关系历史悠久,渊源深远。追溯居住台湾各地的连氏家族与长泰江都社的连氏家族,以及漳平市新桥镇白泉村的连氏家族,本是同根生、血缘亲缘的骨肉宗族,故土乡情,两岸情深。
(作者系福建省漳平市政协文史与学习宣传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