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世宏
段文昌是唐代著名丞相,关于他是那里人,《新唐书》和《旧唐书》有不同的记载。《旧唐书》认为是西河人:“段文昌,字墨卿,西河人”。《新唐书》则认为:“文昌,字墨卿,一字景初,世客荆州”。今人涉及段文昌多按《新唐书》的说法,或者直接写成山东齐州人。
一般说来籍贯就是祖籍居住地或个人出生地。段文昌祖籍山东齐州临淄,这在《新唐书》和《旧唐书》里记载一致,可见,两书的矛盾记载主要是对段文昌父子出生地的认定有差异。段文昌一家不断迁居,先迁居太原,迁居长安,后迁居西川后迁居荆州,这样的生活经历,给后人断定他是那里人造成了困难。唐书的不同记载,也增加了误读的几率。
笔者认为,如果根据出生地确定某人的籍贯,旧唐书的记载比较符合历史,段文昌应该是西河人。理由如下:
第一、宋代《太平寰宇记》记载的汾州西河县最著名人物只有段文昌。《太平寰宇记》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比《新唐书》早,编者乐史生活于宋初,他将段文昌列为汾州唯一的名人,说明当时朝野认同。
第二、《旧唐书》对段氏家族与荆州的关系记载的很清楚。《旧唐书》在记载“西河人”的同时也记载“文昌家于荆州,倜傥有气义,节度使裴胄知之而不能用”、“文昌于荆、蜀皆有先祖故第,至是赎为浮图祠。又以先人坟墓在荆州,别营居第,以置祖祢影堂”。说明《旧唐书》对段文昌家族迁居南方的事情是比较清楚的,如果段氏家族居荆州与西河没有联系,旧唐书作者决不会写“西河人”。
第三、段文昌父子原籍西河有历史依据。段文昌祖辈段志玄起家太原,所以段志玄子孙谋居太原汾州西河合乎情理。下面是根据新旧唐书记载整理的段氏家族迁徙世系表:
段文昌家族世系列表
|
名字 |
时代 |
籍贯、定居地 |
第一代 |
段偃师 |
隋末 |
齐州临淄人,任职太原 |
第二代 |
段志玄 |
唐初 |
随父移居太原,跟随李世民太原起兵 |
第三代 |
段瓚 |
武后 |
武太后时代官至左屯卫大将军 |
第四代 |
段怀简 |
玄宗开元 |
开元中,官至太子詹事 |
第五代以后 |
失考
|
历时百年 |
职位和定居地没有记载,根据旧唐书来看可能定居汾州西河, |
|
|
|
历时近百年无记载 |
文昌祖父 |
段德皎 |
|
赠给事中,定居地无记载 |
文昌父亲 |
段谔 |
宪宗时代 |
生段文昌后,居官广东循州,后举家居四川蜀地,又迁荆州。 |
段文昌 |
段文昌 |
穆宗时代 |
生于西河,少年随父移居蜀地,后随父定居荆州,葬父于荆州。后如长安,成为太原老乡武元衡之子婿,在朝为官20余年,历宪宗、穆宗两代,后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敬宗时期升为丞相。文宗时期外任节度使,历淮南、荆州、剑南等地,终于任所。
|
文昌儿子 |
段成式 |
|
段文昌之子,随父居江南,后回长安为官,又外任吉州。最后客居襄阳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段氏家族隋末迁离山东齐州后,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唐初段氏家族随高祖李渊太原起兵,家族鼎盛,到开元后家道衰落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子孙或为平民。沉寂近百年后,到段文昌父亲时期才重新登第,家族第二次发达。文学家段成式后家道再次衰落。段志玄四代后的子孙那里去了?根据《旧唐书》“西河人”的记载,应该是定居了汾州西河。那么段志玄的子孙为什么要定居汾州西河县?这应该与汾州存在段干木墓有关,唐代人定居点的选择多选择地望而居,因为汾州西河宗战国贤士段干木为三贤,所以段氏子孙择居汾州。段志玄封樊国公,食实封九百户,也可能他的封邑选择了段干木墓所在的西河段家庄(今汾阳市段家庄)。
段氏家族从隋末离开齐州,到段文昌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说祖籍山东齐州还可以,说段文昌是山东齐州人就没有任何道理了,所以断不能说段文昌是齐州人。《新唐书》表达为“世客荆州”不等于说段文昌是荆州人。段氏家族客居荆州就是说他们不是荆州人,或者说段氏父子没有一个生于荆州。所以《旧唐书》和《太平寰宇记》认为段文昌是西河人的说法是正确的,也说明段志玄的子孙定居汾州西河,到段文昌时已历近百年了。
所以,完整的表达应该说:段文昌,西河人(今山西汾阳),祖籍齐州(今山东临淄),晚年父子客居荆州。(选自《汾上访古》)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