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搁浅,一个推进,区别在哪里?北京市石景山区“街道改社区”参与者说,“下改上不改”,社区的职能是为居民服务,但上级政府仍然把社区作为自己的下级机构来支配,也就是说,名称改“社区”了,干的还是政府的活。有人要问了,政府不是为群众服务的吗?为政府干活不就是为居民干活吗?理论上是这样,实践起来则未必。现在,上级部门检查工作往往不是下到最基层,而是用检查“台账”的方法代替检查工作,所谓台账就是工作记录,而且有严格的规范,街道尤其是社区,本来人力就不足,做好了实际工作还要做“台账”,哪里对付得过来?既然上级要的是“台账”,那就是说“台账”比实际工作重要,台账做好了,就等于工作做好了,政绩也就有了,群众疾苦则成了“被淹没的声音”。
人浮在上面,钱也浮在上面。一同事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已经卧床好多年了,社区里从来没有来看望、过问。同事说,别的社区派护工到家照顾老人,为什么我们社区不这样做,社区说,没有钱,雇不起人。而社区所在街道的“楼宇经济”很发达。同事说,不知道赚来的钱用到哪里去了,只知道街道干部的专车越换越高档。
反观铜陵,“官本位”至少没那么严重,路灯坏了,社区可以直接叫区建设局来修,用不着讲级别,要一级一级转到区有关部门,才能叫得动区建设局。不但权力“下沉”到社区,钱也“下沉”了,街道取消后,经费也向社区倾斜。改革前,铜官山区每个小社区工作经费只有3万左右,改革后每个社区工作经费在30万至65万不等。一下子多了那么多钱,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上级下拨的。如果上面为了自己花钱方便,不拨、少拨一点都可以,但结果就是社区有责无钱办不了事,过几年撑不住了,改革就夭折了。
决策权、财权、用人权,一切资源,都由上级政府掌握;街道改社区,改不改?怎么改?真改,还是装个改的样子?“出让”一点利益给群众,还是留着自己享用?一切取决于领导。(戎国强)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09-05榕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 2011-08-30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密切联系群众新闻才有竞争力
- 2011-08-26刘云山:扎实开展"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 2011-08-2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密切联系群众新闻才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