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刊
(第4期)
福建省文明办 2011年8月25日
按:8月19日,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到我省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调研,先后深入福州市台江区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苍霞街道长寿社区心理咨询室和鼓楼区钱塘小学心理咨询室、校园国学长廊了解情况,听取了我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汇报,并与相关负责人探讨交流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将我省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莆田6个设区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汇报予以摘编刊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健全心理教育辅导体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福州市文明办
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福州市坚持把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素质作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整合各方力量,积极构建以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龙头、以学校和社区心理咨询室为支撑、以青少年心理健康网站为有力补充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防护体系,努力探索实践具有福州特色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主要做法是:
一、全力打造,努力扩大市级中心的品牌效应
2010年7月,福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为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努力打造成倾听未成年人心声、疏导未成年人情绪、陪伴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亲密伙伴。同时发挥心理专家队伍作用,指导全市学校、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利于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的总体成效。
1.规范运作,打造专业平台。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现有面积约150平方米,拥有两个来访者接待室、三个心理面询室、一部免费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0591-85666222)、一套录音电话系统,以及一支由7名医学心理咨询专家、3名院校教育社会心理学专家和3名专职心理咨询师组成工作团队。中心成立后,本着服务未成年人的宗旨,突出公益性,努力为更多的未成年人提供电话咨询、面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免费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服务时间为每天的8:00-22:00,不分节假日,面对全市乃至全省未成年人开放,及时帮助解答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截止2011年6月,热线总接听数2345次,正常受理数2256次,接通率达96.2%;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预约面询方面,则由专业医学心理、教育心理咨询专家,面对面地针对未成年人一些心理问题,如网络成瘾、强迫焦虑情绪、亲子问题等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目前,已开展面询近千次。
2.辐射带动,指导学校社区。中心成立后,经常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社区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开办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传播心理健康常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成长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入中小学了解学校心理教育情况,及时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指导和专业培训,协助教师制定相应的对策,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先后组织多场“外来工子女专场咨询活动”,深入少管所与未成年犯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加大对特殊群体的救助帮扶力度。中心还经常开展心理量表测验,及时了解未成年人真实的心理状况。
3.网媒助力,拓展服务空间。为扩大宣传效应,中心在《海峡教育报·中考专刊》、《海峡教育报·高考专刊》上专门开设“咨询师在线”、“成长故事”等心理教育专栏,以案释理,与青少年读者分享对共性案例的分析、建议等,并刊发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及地址,提高中心知名度。中心还与福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网、福州12355青少年服务网等实行联动,适时开展网络宣传和服务活动,努力为更多的未成年人提供切实便利的心理援助,加快打造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的示范品牌。
二、夯实基础,持续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和服务中的主阵地作用,建好用好学校心理咨询室,有利于教育培养未成年人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增强未成年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1.规范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市里于2008年专门下发《福州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试行)》,从建设原则、功能定位、建设要求、人员组成、使用要求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基层学校规范建设心理咨询室,并以高中校达标评估、未成工作测评等为导向,加快建设步伐。目前,全市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校已全部建成心理咨询室,并采取多样化、适应中小学生心理的咨询、答疑方式,建立良好的学生心理沟通机制。学校心理咨询室已成为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离得最近的“心灵加油站”。在建设中,涌现出了福州二中、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交通职专等较具水平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如福州二中的“育心园”共400多平方米,设有心理教育、箱庭游戏室、音乐放松室、多功能活动室、个体辅导室等,还编订出《福州二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读本》,开发了一套以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为主的心理辅导课程,并引进箱庭游戏进行个体心理咨询,教育模式很有特色。
2.以点带面促进均衡发展。市里专门组建了市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中心组和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四个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分学段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建立34所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分别挂钩一所农村学校开展帮扶工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市里还多次组织开展全市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观摩交流活动,安排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干分类型观摩心理健康活动课、参观心理咨询室,以点带面,促进提高。此外,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努力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课程、工作量及职称评定,加快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龙头、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3.运用新兴媒体开辟新途径。为增强学生心理咨询的适时性、互动性和针对性,2010年4月起市教育局依托“福州数字青少年宫”开设了“心灵家园”福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网(www.fzedu.gov.cn/xljy),由20多名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组成志愿服务团队,提供免费的心理健康网络服务,包括在线心理咨询、普及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在线心理测试等,探索不同成长阶段心理常见问题,组织开展心理案例分析和研讨。网站自开通以来,访问量已达30多万人次,咨询量达2265(不含回复和再回复)。这一孩子们自己的“心灵家园”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态势延伸着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三、积极探索,不断拓展社会心理咨询站点
几年来,福州市不断强化“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和社区的平台作用,利用“家庭教育大讲堂”等载体,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巡讲,普及心理健康辅导知识;积极探索推进社区心理咨询室建设,让心理健康教育向社会各个层面深度渗透。
1.持续发挥老牌基层心理咨询公益机构作用。早在1992年,省、市心理学会与仓山区关工委就联合创办了仓山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为周边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近20年来,仓山中心除了坚持双休日的面询、日常函询和热线电话外,还不断拓宽服务途径,经常深入社区、学校、农村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举办各类培训班,成为集普及、咨询、治疗、潜能开发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目前,仓山中心正继续发挥其经验丰富、专家力量雄厚等优势,不断拓展心理咨询的深度和广度,示范带动社区心理咨询工作的广泛开展。
2.积极探索专业化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市里积极推广台江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实行的“以高校心理专业学生、心理服务志愿者为主体,组成专职社工、社工督导、助理社工的工作团队,开展专业化社工志愿服务”的模式,探索推进社工服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目前,各社工机构普遍通过与社区内中小学校合作,共同探索“如何弥补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的教育空白”这一德育难题,并通过社工入户家访、与学校合作召开家长会,与社区合作开展亲子活动等形式关注学困生、特殊生的学习生活,帮助矫正亲子沟通、无心向学、网络成瘾、厌学逃学、孤独内向等心理行为问题;通过与省内高校心理专业的大学生们合作,常年深入周边社区,开展“关注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系列宣传活动,组织现场心理作画、电脑心理测评等有趣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市里又成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协会,充分整合福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及全市专业的青少年事务社工资源,立足社区,为青少年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专业性心理服务。
3.稳步推进社区心理咨询室建设。福州市不少城区普遍采取“试点推动,面上铺开”的办法,逐步加快社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步伐。台江区从建立20个社区心理咨询室开始试点,通过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强化培训,有效推动了软硬件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召开工作推进会,在全区73个社区全面推广建立。同时,依托福建师大远程继续教育中心,对百名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辅导员进行集中与网络授课相结合的专业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形成辅导队伍的基础力量;通过聘请高校及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专家和辖区学校心理咨询辅导老师,成立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心理咨询专家顾问团,形成辅导队伍的核心力量;通过整合辖区共建高校专业学生志愿服务资源,开展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心理咨询志愿服务活动,形成辅导队伍的补充力量。仓山区也在76个社区全部建起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并通过开办社区心理咨询辅导员培训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咨询室硬件配置等,培养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推进规范化建设。其他各区也正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努力加大社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力度。台江区在定期开放社区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力争开通电话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辅导网站等,扩大社区心理咨询室的辐射效应。如今,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这个“家门口的心灵导航站”,已经日渐成为服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帮助解决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压力的“连心桥”。
加强软硬件建设 创新服务内容、形式与方法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厦门辅导站工作汇报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厦门辅导站
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厦门市于2003年6月成立“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该中心是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2003年为儿童办实事项目之一,是由厦门市委文明办、厦门市教育局主办的面向全市中小学,为广大师生提供免费服务的常设公益性服务机构,具体专业工作由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2010年,该中心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厦门辅导站”(以下简称“辅导站”)。
一、辅导站建设情况
1.加强硬件建设。2008年厦门市投入了18万元对中心进行了改造,中心使用面积由17平方米扩大到50平方米,并增添设施,扩大功能,增加服务时间。根据中央文明办的要求,辅导站认真制定了建设方案。在省委文明办、市委文明办的关心和支持下,辅导站加强软硬件建设。辅导站共投入20多万元对中心进行了改造并添置了有关设备,其中,省委文明办投入了10万元,市文明办及市教科院投入了10多万元。中心现有使用面积300平方米,设有心育办公室(兼心育讲师团办公室)、心理教研室(兼危机干预小组办公室)、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办公室、心理阅览室(兼心理咨询等候室)、团体辅导室、心理宣泄室、心理训练室、心理放松室、心理档案室(兼心理测量室)等10个功能室。
2.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增加专职心理教师。2009年底,市委文明办积极推动、建议,市委书记办公会专题研究,为辅导站增加2名专职心理教师的编制。目前辅导站有专职心理教师2名,兼职心理教师4名。二是组建志愿者队伍。辅导站组建了“厦门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志愿者”队伍,首批志愿者共48名,均为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并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三级)资格证书。志愿者由辅导站负责组织管理,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为全市未成年人提供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服务。同时,积极参加辅导站组织的团体心理辅导、专业督导、学术交流及相关活动。辅导站定期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志愿者予以表彰。
3.完善工作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工作,今年5月辅导站在原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热线接听、工作评价、各功能室使用管理等工作制度。
二、创新服务内容、形式和方法,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1.增加服务时间。从今年开始,辅导站的服务时间从原来每周2天增至7天。调整后的时间如下:个别心理辅导时间为周六、周日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电话心理咨询时间为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下午3:30-5:30,热线电话也由原来1部增至2部:0592-2661955、2661956。
2.开展积极心理主题系列活动。今年6月11日辅导站举办了“阳光心灵、幸福人生”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辅导站贯彻“为未成年人的未来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的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做到中心的工作指导、宣传、心理辅导进校园、进社区。
3.坚持举办中学生心理夏令营。厦门市中学生心理夏令营从2001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1届,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全人格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社会各界反映较好并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为了拓展中学生的思维广度,打开其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龙头,并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辅导站的精心策划下,今年7月26至28日在厦门九中、火烧屿举办了“2011年厦门市中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夏令营”,采用启发式活动和探究性学习等模式,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夏令营既有创新思维训练讲座,也有创新心理漫画工作坊;既有户外拓展训练,也有室内思维训练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探索新途径 扩大教育面
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漳州市文明办
漳州市依托漳州师范学院心理学实验中心于2010年7月成立了漳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该中心设有行为科学实验室、行为矫正实验室、注意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以及心理测量与统计实训室、箱庭疗法实训室、感觉统合实训室、心理咨询实训室、音乐疗法实训室、团体心理辅导实训室、心理宣泄室等7个实训室,主要承担全市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全市中小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培训工作。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1.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社区行活动。在暑假期间,组织辅导站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及志愿者学生走进市区鑫荣社区、苍园社区、新城社区、钟芬社区以及延安社区,开展主题为“和谐社区,健康心理”的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共发放心理健康咨询问卷300多份,回收220份。成功帮助了一个人际交往困难团体(20人)、帮助了16名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与教育问题咨询与测评、亲子关系活动、社区吉尼斯、信任背摔和儿童团体心理游戏等活动,有效培养社区居民、儿童对所属社区在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
2.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素质拓展公益夏令营活动。去年暑假期间,辅导站先后举办了2期分别以“人际交往”和“意志力的培养”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第一期为期五天,共招募8到14岁儿童49名;第二期为期七天,共招募8到14岁儿童60名。今年暑假期间,组织了3期以“亲子教育与学习指导”、“自我探索”等主题的夏令营活动,共招募8到14岁儿童172名。在短短5-7天夏令营活动中,军训的坚持与毅力,“信任背摔”的挑战与信任,心理影片的顿悟与启发,心理剧表演的欢快与感悟,盲行路上的感动与思考,手工制作中的细心与感恩,让孩子们在“玩”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在社会实践的责任中体会锻炼的意义,促进了未成年人心理素质提升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组织举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讲座。组织辅导站教授专家走上漳州版“百家讲坛”——芝山讲坛,宣传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今年3月19日,辅导站负责人张灵聪教授走上讲坛作了题为《人格培养与心理健康》的讲座,并录制成电视专题在市电视台播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辅导站曾天德教授等带领有关专家、学生志愿者,深入平和县第五中学、平和坂仔中心小学、南靖县职业学校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受教育师生达2000多人(次),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4.组织举办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师培训班。去年以来,辅导站联合市教育局,举办了3期全市中小学教师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证培训班,共培训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200人,并全部通过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证,为有效发挥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加强心理辅导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泉州市文明办 泉州市教育局
目前,泉州市共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辅导站(1个),各县(市、区)有分站(13个),各社区、学校分别建立(25个)、(203个)分站。近几年,泉州市心理健康辅导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机构,推动辅导站建设稳步开展
1.领导重视、健全机构。泉州市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站建设,由泉州市文明办牵头,泉州市教育局主管,依托泉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了泉州市心理辅导站。泉州市心理辅导站开通了泉州市中小学网上心理在线网站,组织和聘请各县(市、区)20名优秀心理教育教师作为心理辅导站的专(兼)教师,建立网上心理工作室,开通网上咨询平台,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活动。为了支撑网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辅导站专门购买了一台服务器,2台工作电脑及其专用软件设备,并在50所学校逐步建立泉州市心理辅导站分站,现已建立了10个。
2.创造条件,有序运作。2010年以来,在泉州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的重视支持下,市心理辅导站以泉州师院心理学系、华侨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泉州市教科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团队等为专业支撑,中小学校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社会志愿者为主要力量,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全方位辐射至各个未成年活动场所和所在学校、家庭、社区,为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化心理健康辅导。心理辅导站的公益性服务,深受不同层次、不同思想的未成年人的喜爱。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示范下,全市许多学校纷纷开辟专门场地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器材,开设活动课、开通心理咨询专线电话,进行电话咨询、面询和心理治疗服务。
二、创新形式,确保辅导站工作蓬勃开展
辅导站自建立以来,在泉州市文明办、教育局的具体组织指导下,不断创新形式、拓展思路,根据各地、各校实际精心组织开展富有启迪和工作成效的心理健康指导活动,为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组织泉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深入到乡镇、社区、学校开展心理辅导讲座,传播心理健康常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成长方式和行为方式;二是充分发挥泉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12355青少年事务和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热线的作用;三是充分利用泉州市永乐青少年心理工作室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工作;四是积极推广“校园心理剧”、“校园心理漫画”、“阳光伙伴”等有效做法;五是建立泉州网络德育基地,为未成年人搭建一个网上德育平台,进一步发掘乡土德育课程资源,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素质。泉州网络德育基地以素质教育为目的,以网络实践活动为主线,融合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闽南文化教育、读书活动、情商训练、感恩励志等方面的教育;六是加强对未成年人材料收集整理,建立未成年人心理档案;七是加强泉州德育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绿色通道”专栏以及泉州心理健康服务网站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心理咨询作用。在泉州德育网上建立了“网上心理在线”,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电话,通过网上互动平台和热线电话为学生解疑释惑,指导学生家长做好孩子心理的疏导工作。截止至2011年7月,“网上心理在线”访问量达到20万次,推动了全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网络的发展。初步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此外,近几年,泉州市还广泛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征文比赛、主题班会课案例录像课比赛、演讲比赛、心理访谈节目等。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进行定期的观摩、探讨、研究,并开展中小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化的课题研究工作,不仅关注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关注家庭、社区层面的心理健康辅导。积极与宣传媒体合作,举行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作用,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组织泉州师院心理学专业学生到社区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等。
建好心理健康辅导站 服务未成年人
三明市文明办
三明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于2010年11月8日成立,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推广、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的专业机构。辅导站遵循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坚持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原则,下设心理辅导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宣泄室和心理健康培训室等相关功能室,总面积260平方米。辅导站依托三明市教育学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现有1位专职工作人员,志愿者45位。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工作载体,拓宽教育渠道,实施项目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未成年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度,培养了未成年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做法与成效是:
1.组建专业师资队伍。重点抓好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三明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邀请省内知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定期为全市心理教师进行培训,现已办培训班3期,培训教师近200人。充实心理健康教育一线师资力量;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师资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加强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心理卫生工作从业人员的管理,完善队伍建设和行业建设。为了保证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正常运行,先后召开了“三明市2010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和“2011年三明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主要探讨建立辅导站志愿者队伍等相关问题。根据《三明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辅导站还面向社会招募了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一线教师、医师、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做心理健康维护志愿者,所有参与维护的人员都经过辅导站面试、培训、考核后统一安排上岗。
2.开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栏目。辅导站每季度出版心理健康小报《心语》等宣传资料下发到各中小学校,推介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组织心理学专家对有关问题咨询解答,及时报道心理健康卫生方面预防治疗的最新进展情况。
3.深入社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活动、专题报告会、咨询会,帮助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科学关注心理健康,为家长和社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和指导建议。到社区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定期对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方法。以专家咨询日的形式为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提供沟通平台,与特邀专家面对面接触、交流,内容包括未成年人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亲子关系等等。
4.免费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面向全市所有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性、专业化的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周一、三、五晚上19:00—21:00开展心理热线电话咨询。心理热线:0598--8291122;星期六、日上午8:30—11:00提供现场心理辅导;并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组织专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开展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出心理健康辅导小报《心语》、开设“心灵港湾”网站,进行心理科普知识网络宣传。为了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辅导站以专题讲座、教师工作坊、家长工作坊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
5.开展专题辅导活动。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方式,建立友善的人际,提升孩子的包容力、信任感、感恩情,顺利度过青春期,2011年7月,辅导站以“感恩励志”为主题,面向未成年人开展了一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恩,在感恩中增强责任感;家长们也分享感动,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精彩纷呈的心理游戏和辅导,深入孩子的内心深处,探索潜意识中的自我,让孩子们充满欢乐和激情,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莆田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情况
莆田市文明办
莆田市从2010年开始,利用莆田一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积极建设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情况如下:
1.健全工作机制。在市文明委的领导下,成立由市文明办牵头,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司法局等单位组成的“莆田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制定了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的措施规划,分解任务,强化职责。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建设经费和运行经费。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后,制定了《莆田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方案》,确保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有机制、有人做、有人管。
2.加强设施建设。一是完善设施配套。充分利用莆田一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建设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成总面积多达300多平方米,拥有办公室,热线网络室,心理测评室,心理访谈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宣泄(悦纳)室、团体活动室、心理辅导室、多功能厅等工作厅室。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配套较完善,功能较齐全,集研究、指导、培训、服务为一体的公益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二是开设网络辅导专区。充分利用全市现有145所学校校园绿色网室,实名登记上网学生11.5万人的优势,在校园绿色网站开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专区,开通了心理热线、注册了专用QQ群、邮箱、网站,向广大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即时交流平台,进行远程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引导未成年人在网上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交流思想情感。
3.强化队伍建设。采取专门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工作队伍,配强配齐6名辅导站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面向社会招募了18名有专业知识,有工作经验的心理健康辅导志愿者,承担日常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职能,保证了辅导站健康有序运作。积极开展心理健康队伍培训,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志愿者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力量,建立起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工作队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素质水平。
4.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一是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利用学校黑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绿色网室”网络论坛等宣传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帮助未成年人了解心理基本常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二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针对广大未成年人在年龄、性别、性格、思想、学习、心理需求等方面的心理差异,采取专题讲座、现场答疑,电话辅导等灵活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开展心理辅导,帮助解决未成年人成长中的心理困惑和问题。针对未成年人发育和学习不同阶段,相应开展学习、生活、青春期、人际交流、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心理辅导,引导未成年人认识自己、调控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活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所在的莆田一中是中央文明办确定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活动联系点,辅导站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我们的节日,迎省运、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使广大未成年人在接受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中获得健康的心理。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与对策的调研,总结推广心理健康辅导教育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准 印 号:福建省内部资料出版物
出版许可证K149号
投稿邮箱:dtyj2766@163﹒com 网址:http://wmf.fjsen.com
报:中央文明办,省五套班子领导,省文明委成员,省委宣传部领导
发: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县、区党委、政府、文明办,省委宣传部各处室,各兄弟省、市、自治区文明办
内部资料 免费赠阅 (共印700份)